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观察 > 区域聚焦 > 正文

市长谈 | 资源型城市发展困境与转型路径(3)

着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资源型城市民生问题突出,历史欠账较多。要以民生为上、为民谋利,促进共建共享。

着力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强化规划引领,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科学有序实施开发。围绕补短板、强功能、提品质,完善城市功能,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改造力度,提升综合承载能力。

强力推进棚户区建设。棚户区改造是资源型城市最大的民生,必须抢抓国家推进棚户区改造的政策机遇,加大推进力度,着力改善城市和工矿区(林区)居民居住条件。

全面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把扩大就业放在资源型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优先保障失业矿工、棚户区改造回迁居民及失地农民等困难群体再就业。全面加强养老、医保、低保等社会保障,着力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快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健全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工作保障体系

推进转型发展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协调联动,强化保障,全力推进,形成同心同向、合力合为的工作格局。

构建组织保障体系。建议国家借鉴国外经验,设立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专门职能部门。地方政府成立由主要领导“挂帅”的城市转型领导组织,统筹协调推进转型工作。将转型发展作为硬任务,明确工作内容,分解细化责任,落实牵头领导、负责部门和时间节点,构建转型发展责任体系。将转型发展作为硬政绩,强化目标考核,实行奖优罚劣,形成推进转型的激励机制。

构建政策保障体系。建议国家完善资源利用管理等相关法律制度,支持资源型城市转型。地方政府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编制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规划,制定城市可持续发展实施方案等“一揽子”方案;进一步集成转型政策,在争取国家政策平台的基础上,系统链接和有效集成国家和省的既有政策,形成全面发展、重点突破、典型引路、梯度推进的政策体系。

构建资金保障体系。建议国家延长资源型城市转型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并加大投入支持力度,设立资源型城市生态修复基金。地方政府进一步优化市级各类专项资金,逐步形成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推进机制;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设立转型地方财政专项资金,制定管理办法和产业指导目录,以项目为核心,统筹安排,专项管理,分账核算,全程监督。

(作者:安徽省铜陵市人民政府市长)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卓怡]
标签: 资源型   城市发展   路径   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