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学术前沿 > 成果首发 > 正文

文化激进主义的矛盾与局限(3)

新文化运动百年沉思

陈独秀批判了礼教违背自由平等的男尊女卑伦理。“妇人参政运动,亦现代文明妇人生活之一端。律以孔教,‘妇人者,伏于人者也,’‘内言不出于阃,’‘女不言外’之义,妇人参政,岂非奇谈?西人孀居生活,或以笃念旧好,或尚独身清洁之生涯,无所谓守节也。妇人再醮,决不为社会所轻。中国礼教,有‘夫死不嫁’之义。……国人遂以家庭名誉之故,强制其子媳孀居。不自由之名节,至凄惨之生涯,年年岁岁,使许多年富有为之妇女,身体精神俱呈异态者,乃孔子礼教之赐也!”“今日文明社会,男女交际,率以为常。……孔子之道则曰‘男女不杂座’;曰‘嫂叔不通问’;曰‘已嫁而反,兄弟弗与同席而坐,弗与同器而食’;曰‘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非受币,不交不亲’;……是等礼法,非独与西洋社会生活状态绝殊,又焉能行于今日之中国?”⑳

陈独秀的结论是:“孔子生长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所垂示之礼教,即生活状态,封建时代之礼教,封建时代之生活状态也;所主张之政治,封建时代之政治也。封建时代之道德、礼教、生活、政治,所心营目注,其范围不越少数君主贵族之权利与名誉,于多数国民之幸福无与焉。”21

《新青年》启蒙学者运用自由主义、民主主义、人道主义等西方现代思想批判儒家传统,矛头直指汉武以降儒教之一统独尊的帝国意识形态霸权、礼教三纲五伦之宗法等级制的专制主义、家族主义对国民个体人格的戕害、以及孔教与现代生活之抵牾。这些都是儒学的糟粕或与现代性相冲突的过时的旧伦理。新文化运动的孔教批判,形成了一场以现代性批判传统的思想革命。

孔教批判与文化转型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震古烁今的伟大的思想革命。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学笼罩天下之思想,全国之人“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焉。”(李贽语)自此,儒学成为中华帝国一统独尊的意识形态正统。西汉以降,儒家虽于统整中国文明居功至伟,但其帝国哲学的意识形态霸权,亦禁锢了中国思想与学术的发展。而儒学与皇权捆绑的政治化,亦使儒学日益僵化,而扼杀了儒学自身发展的生机。《新青年》之冲决帝国儒教之思想牢笼的反孔教运动,是一场两千年来前无古人之意义深远的伟大思想革命,其以终结孔子及儒教的思想权威,而成为中国文明史上“旧文化”与“新文化”古今之变的分水岭。

1935年,思想史家郭湛波在《近五十年中国思想史》一书中盛赞陈独秀在现代中国思想史上的贡献:“陈先生是中国五十年之大思想家,大政治家;思想之锐敏,魄力之坚强,非他人所可及,是中国近代第一流的思想家。但陈先生在近五十年思想史的贡献,不在西洋新思想的介绍,而在笼罩中国二千余年思想之破坏。孔子的学说思想在中国已根深蒂固,深入社会人心。故攻击孔子学说最力,成为空前的大论战,终结笼罩二千余年的孔子学说,根本动摇,威信扫地。”22在郭氏看来:“陈先生是中国近五十年思想史上第一个大思想家,他在这五十年思想史上的贡献一是旧思想之破坏,如反对孔子,及旧道德,旧文学,旧礼教。一是新思想之介绍及建设,如马克思学说之介绍,文学革命,中国社会革命理论之建设。”23郭湛波对新文化领袖陈独秀的评价,亦可视为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胡适在《中国古代哲学史大纲》(上卷)中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儒家,承晚清“离经返子”思潮之余绪,以“诸子之学”颠覆了儒家“王官之学”的正统地位。冯友兰指出:“中国封建文化以孔丘的儒家为学术思想的正统,其他的派别都是异端邪说,旁门外道。‘平等的眼光’对于一切派别的学术思想都一视同仁,这就否定了封建传统文化中的正统观念。”24儒家两千年帝国官学之正统地位的颠覆,在中国文化史上无疑是巨大的思想解放。

上一页 1 2345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激进主义   新文化运动   文化转型   儒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