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让艰苦环境成为锤炼干部的熔炉(3)

核心提示: 艰苦环境和复杂条件最能锻炼人,最能考验人。环境越艰苦,条件越复杂,就越能磨练干部的品质,考验干部的定力,提升干部的能力。让年轻干部在基层一线和艰苦地区的实践中经受锻炼、考验和提高,是我们党培养和造就干部的重要方法,也是干部健康成长的基本途径。

注重在基层一线和艰苦环境锻炼培养干部,是优化党和国家干部队伍的重要举措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针对党和国家干部队伍年龄老化,知识、精力、专业结构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实际情况,党中央提出了使我们的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这一新时期干部政策的指导方针。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党和国家干部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问题已经得到较好解决。目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干部绝大部分具有大学以上学历;一大批硕士、博士、博士后通过竞争激烈的考试或人才引进政策进入干部队伍行列;一大批60后、70后、80后甚至90后具有较高学历的年轻干部走上了自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岗位。

但是,我们又不得不面对新的困惑和问题,即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问题解决了,而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缺少基层经验、缺乏艰苦环境锻炼的问题却日益突出。在目前我们的干部队伍中,特别是80后、90后年轻干部队伍中,很多人是出了家门进校门、出了校门进机关门的“三门”干部,还有不少人是长达数年在国外接受高等教育的。学历不等于阅历,更不等于能力。他们大都具有较高的知识积累和理论水平,但是没有在基层一线工作的经验,没有经历过艰苦环境和复杂条件的磨练。与从基层一线和老少边穷地区一步一个脚印地摸爬滚打上来的干部相比,对国情和基层情况了解不够,解决实际问题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相对较差;有的只知仰望星空,忘记脚踏实地,期望快速进步、担当大任,但不愿从基层一线做起,更不愿去艰苦环境锻炼;纵高居庙堂却不知民生维艰,虽学富五车而不解基层民意,既不接地气,更不可能有底气;靠听汇报、看材料甚至拍脑袋作决策、提建议,纸上谈兵,空洞无物;有的不理解基层工作的酸甜苦辣,工作虽然很辛苦,但研拟的方案、提出的要求不切合基层的实际,等等。这不仅使得一些年轻干部难以真正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托,难以撑起共和国的明天,而且增加了党和国家各级领导机关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风险。长此以往,必然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巨大损失。

我们党是执政党,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机关承担着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任。当前,高度重视和突出强调在基层一线和艰苦环境锻炼培养干部,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近年来,习近平同志一再强调,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砥砺前行、提高本领;“要坚持多岗位培养锻炼年轻干部,尤其要注重在基层一线的实践中培训锻炼年轻干部。一方面,要鼓励更多的年轻干部到基层、到生产一线和艰苦地方去经受考验、成长成才;另一方面,要注重选拔基层中善于做群众工作、能妥善应对复杂局面、有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党政领导机关,改善优化机关干部队伍结构。”这意味着党和国家的选人用人制度出现了重大转变,基层一线和艰苦地区成为培养锻炼干部的主阵地。要进一步强化基层和实践导向,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那些一心为民、埋头苦干、坚持原则、敢抓善管、为人正派、作风过硬的优秀干部;把那些长期在基层及生产一线努力工作和长期在条件艰苦、情况复杂、困难很多的地方努力工作的优秀干部;把那些思想解放、实事求是、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的优秀干部选拔上来。这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需要,也是党和人民事业后继有人的根本保障。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风平浪静的海洋里练不出强悍的水手,舒适安逸的环境中造不出时代的英才。年轻干部只有积极投身到火热的社会实践中去,在艰苦的环境里磨砺意志,在复杂的条件下增长才干,在大风大浪中迎接挑战,才能切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和水平,才能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用典》,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年2月。

责编/高骊 美编/宋扬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熔炉   老少边穷地区   干部选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