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外交方面,国际信息局已开展的项目主要包括:
一是外交官随笔。从2007年开始,美国国务院建立了一个通过博客吸引和鼓励外国公众就美国与美国外交政策展开开放式对话的平台,并据此了解外国公众的态度。2009年,外交官随笔进行了改革,扩大了参与的平台。其一个新动作就是,告知人们国务卿、国务院雇员和全世界的外交官的行程、演讲和努力;另外一个则是,将奥巴马的演讲翻译成多种语言并在Twitter账户上共享,以期望通过互联网让美国的外交政策能够传递给更多不会英语的人们。
二是奥巴马的开罗演讲。2009年6月4日,当奥巴马在埃及开罗向伊斯兰世界发表试图改变他们对于美国认知的演讲时,国际信息局的数字拓展援助小组发挥了作用。该小组于2009年6月至12月,在19个以阿拉伯语和俄语为主要语言的网站上,围绕奥巴马的开罗演讲,发起了30个讨论话题。
三是美国式叙事。数字拓展援助小组另一个举措,是关于黎巴嫩裔美国籍诗人、艺术家纪·哈·纪伯伦(Kahlil Gibran)的叙事。该小组一位成员记录了他的生平和著作,展示了一个中东后裔的美国人以及他在美国的生活。建立美国式叙事的目标,是让美国价值和美国理想变得形象可感。
四是意见空间。这是由美国国务院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创建的一个网站,它允许人们表达自己在一系列政治经济议题上的意见,还会被告知与该议题相关的讨论的整体情况。2011年2月,美国国务院发布了意见空间3.0,其中包括从投票、协同过滤到多维可视化的方法,使得全世界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参与讨论并且评价其他人的反馈。
五是民主对话。这是美国国务院于2006年创建的一个多语种的交互式网站,是一个鼓励在美国以外的人们共同讨论民主原则的平台。该平台上的讨论集中于民主,每两个月就会精选一个民主话题供讨论。
六是学生网上外交实习项目。这是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2009年发起的项目。该项目与美国学生合作,拓宽网上服务范围,以完成美国在全世界的外交任务。参加该项目的学生的职责是:利用社交媒体制定和实施一项公关活动,如在社交媒体上与年轻人沟通;为美国大使馆网站提供有关经济形势的研究、经济数据图标展示和相关信息资料;开发一个系统,来收集和分析媒体的报道;研究基于信息技术的、已在高等教育领域成功实施的干预措施,特别是在教师培训方面;向美国大使馆的Facebook主页每两周投一次稿;开发一系列专业的、有价值的视频,提供给美国大使馆发布;调研美国外交机构、非政府组织以及世界范围内的私营公司在社交媒体上的表现,以帮助美国大使馆在社交媒体外联计划实践中找到最佳方案。
七是公民社会2.0。它致力于将信息传播技术社区与全世界的公民社会组织连接起来,给公民社会组织提供最新技术,以支持世界范围的公民社会。该项目使用短信、网站和社交媒体等平台,将为数众多的人联系起来。国务院还派遣技术专家或支持NGO赴特定区域教授当地居民使用技术,其教授重点包括,如何创建网站、如何写博客、如何发起一项短信运动、如何建立一个网上社区、如何针对某项运动利用社交网络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