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经济金融 > 经济理论 > 正文

下篇实践篇|为何在股灾时还能准确预测A股走势(4)

“资金需求和流动性投放的错配”是一个关键。当定向宽松的货币政策导向人为阻塞了资金向实体经济流动的时候,实体经济自然会碰到“融资难”问题。在2014年9月15日发表的《中国经济正渴死在海水中》一文里,我写下了这段话[18]:

实体经济所面临的严苛融资瓶颈是造成这一切(经济增长衰弱)的主要原因。8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再次明显下滑。但即使这样,投资到位资金的增长仍然跟不上已经减速后的投资增速。房地产行业情况更加严峻,其单月投资到位资金再次同比负增长。考虑到8月M2增速的下滑,以及社会融资总量增长的乏力,货币政策在缓解实体经济“融资难”方面显然做得不够。

把以上的逻辑再往前推一步。资金没有流向实体经济,会留在哪里?当然是积压在金融市场了。而金融市场里积压的资金很自然地会推高金融资产价格,令资本市场在实体经济因为“融资难”而走弱的背景下大幅走牛。到这里,资本市场牛市的成因已经呼之欲出了。但在当时,我还是花了两个多月才想通这层关系。在2014年12月1日发表的《牛市与流动性堰塞湖》一文中,我已经完全解开了牛市的谜团[19]。在那篇文章的摘要是这样写的:

今年(2014年)下半年,实体经济的“融资难”和金融市场的“不差钱”形成了鲜明反差。这是因为货币政策的定向宽松在金融市场造成了流动性的“堰塞湖”。定向宽松的政策导致了流动性投放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之间的错配,人为阻塞了金融市场向实体经济的流动性传导。于是,金融市场的牛市和实体经济增长的疲软同时产生。

从我写下这段文字到今天的差不多一年里,经济和资本市场的运行与基于以上这一逻辑所做的判断高度吻合。这正是过去一年资本市场牛市,以及随后股灾的成因。看清了这一逻辑,这轮股市牛市的泡沫属性也就非常明显了。还是在《牛市与流动性堰塞湖》一文中,我还写下了这段话:

流动性堰塞湖大幅推高了金融资产价格之后,还让金融资产价格泡沫化的风险上升。近几个月快速增加的股市融资余额表明,有大量资金借助于加杠杆的方式进入了股市。次贷危机已经告诉我们,建立在加杠杆之上的牛市注定无法持久。当杠杆率的变化方向发生逆转时,将给股票市场、乃至整个金融市场带来巨大冲击。

半年之后股灾来临,以上预警一语成谶。

8. 基于流动性“堰塞湖”的A股分析

理解了牛市的成因,也就找到了预测牛市变化的方法。A股牛市由金融市场中的流动性“堰塞湖”而生,显然会对金融市场里流动性变化最敏感。2014年12月22日发表的《强弩近末》一文中,我在摘要部分写下了如下文字[20]:

最近几个月,宽松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受阻,导致大量资金在银行间市场淤积,形成了金融市场中的流动性“堰塞湖”。这支撑了金融资产价格的上涨,令股市和债市在实体经济明显走弱的背景下反而走牛。但进入12月以来,因为信贷的加速扩张、资本的外流、以及监管层对金融加杠杆的担忧,堰塞湖里的流动性已经开始趋紧,从而引发了各期限利率的明显回升。由于近期股市的大幅上扬是建立在宽松流动性预期之上的“流动性牛”,堰塞湖的泄洪意味着股市上涨的“强弩”已接近其末端。

此文发表时,A股正处在央行11月降息之后的亢奋状态,上证综指在一个月里就上涨超过25%。而在此文发布之后不久,A股就进入盘整期。从此文发表之时到2015年3月3日两会开幕的两个多月里,上证综指累积上涨不足5%。

上一页 1 23456789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