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观察 > 全球经济 > 正文

“安倍经济学”将彻底埋葬日本经济(2)

安倍经济学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成就之一就是创造了一波“安倍牛市”,日经指数一路高歌猛进。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这几年日元的汇率一直在走低,美元兑日元的兑换比率在2012年时为1:80左右,但到了现在,这个比率已经是1:120左右。所以在经济基本面没有实质性改善、日元不断贬值的条件下,股市好转并非投资者看多股市,而更多是因为投资者在看空日元。

事实上股市只是投资者的避难场所之一,和一般消费品市场营业额下滑相反,美术品、珠宝、贵金属等等的销量都有所提升,人们正急于抛售他们手中的日元以换取其他更为保值的东西(所以这一届政府要提高消费税率的举动令人怀疑是否早有预谋,毕竟通胀和消费税是一对很好的组合拳)。而且大家应该没有忘记,美国大萧条之前美国股市的形势也是一片大好的。

通胀的危害并不仅限于经济层面,长期的通胀还重塑了大众的道德观念和政治哲学。及时行乐、纸醉金迷、今朝有酒今朝醉等等成为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而勤俭、储蓄则被打上落后的标签,毕竟手上的货币不断贬值。鼓励人们更多地借债和投机,毕竟因为通胀,债务人可以变相赖账,而且靠死工资安度一生的时代也已经一去不复返。更严重的是,如果政府没有及时承认自己就是通胀的罪魁祸首并改正错误,甚至将通胀及其带来的商业周期归咎于“人性的贪婪”或者“资本主义的固有缺陷”,那么饱受生活成本上升(甚至物价飞涨)、盛衰循环之苦的人民大众可能就会开始质疑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并向其他主义寻求帮忙以革新这个黑暗腐朽的旧世界,这不是玩笑,而是真实发生的历史。

综上所述,我们和安倍的观点完全相反——通胀才是导致日本经济长期陷入萎靡怪圈的根源。

2.机动的财政政策:投资就能刺激经济?

和古今中外的凯恩斯主义者一样,安倍也希望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回复景气。但一个冰冷的事实是,政府不创造财富,而只能(以行政手段)转移财富。政府增加的支出(消费和投资)和据说由此而创造的盘活整个经济的乘数效应,都是以挤占民间的支出和消灭由此带来的乘数效应为代价的。

而且这两种刺激经济的方式还有一个不同之处,纳税人是花自己的钱,相对谨慎,而政府是花别人的钱,除了经济收益,政府官员往往另有所图。其实这样的政策,安倍的极品前任早就搞过了。当年房地产泡沫破裂,日本政府就搞过公共工程大跃进,90年代实施了12次经济对策,投资总额超过100万亿日元,成为了公共投资与GDP之比最高的发达国家,但是这类政策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景气和经济复苏,倒是给日本带来了大量的浪费和债务(国债是延迟的税收)。

日本的公共投资的浪费现象也是触目惊心。滨田市的投资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滨田本来是一个日本西南部名不见经传的偏僻渔村,人口不足7万而且严重老龄化,在所谓失去的十年里,滨田市获得了中央政府的巨额救济款项,财大气粗的市政府开始了他们那雄心勃勃的复兴计划,给滨田建造了一座跨海大桥、一条高速路、一所大学、一座监狱、一个儿童艺术博物馆、一个滨田太阳村运动中心、一座滑雪场和一个白头鲸鱼海洋馆,遗憾的是滨田如今仍然萎靡不振。

这些工程里面最著名的要数滨田海洋大桥,这座连接滨田和濑户岛、长达305米的宏伟大桥至今仍然异常冷清,使用者寥寥无几,而且90年代大桥未建的时候,滨田的渔业就已经呈现衰落的势头,更为尴尬的是,即使不使用大桥,人们也可以过去对面濑户岛,或许滨田大桥的主要作用真的只是用来练习蹦极。而这还只是冰山一角,当年还有无数这样的大大小小的基础设施项目。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