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目前土地财政确实是难以为继了,在通缩的预期比较明显的情况下,后期刺激经济如果依赖流动性的话,怎么保证货币流向实体呢?这个是长期以来的问题。
李稻葵:实体经济并不是缺贷款、缺资金,缺的是增长点。有两个重要的增长点政府是可以发力的,必须发力,责无旁贷。
第一个是城镇化,就是涉及到三四亿人怎么在城里定居,进城怎么能够获得户籍。在我看来,必须选择若干个有增长潜力的大中型城市进行户籍制度改革,大中型城市要消除住房市场的缺陷。住房市场的缺陷是明显的,一方面,收入比较高的人买了不少房子出租,但租金比较低;另一方面,房价还比较高,很多低收入人群买不起房子,就租地下室,享受不了城市人的正常待遇。我建议应该向香港、新加坡学习,精心挑选一些地方政府发债,去建一批或者是买一批价格适中的、面积不太大的房子,按照市场价格出租给刚进城的居民,通过这个方式营造新型城镇化,政府就不会亏钱了。
第二个是应该花大力气促进产业升级。主要是重化工业的升级。我们的重化工业基本上在内地,比如河北,有一大批高污染、高耗能的制造业。全世界60%的钢铁、水泥都是中国生产的,中国政府应该坚定不移、义无反顾、全力以赴地执行环保标准,把烂的、糟糕的生产能力干掉,之后产品价格就上去了。钢铁淘汰一亿吨产能,生产量小了,价格就上去了,那么愿意投资于绿色产能的企业就进来了。政府不用花钱。在沿海,比如江苏盐城、河北秦皇岛,应该建立两头在外的最先进的绿色生产能力。所谓两头在外,指的是焦炭、铁矿石都是海外进来的,产量也是在海外,一带一路要修铁路,把钢材运到印度尼西亚、印度去用,通过这个方式加快产业重组。任何经济发展的过程都是产业重组的过程,政府必须下功夫,这件事情并不是政府干预,政府是跟着市场走。
你刚才讲的关于地方政府发债的问题,牵扯到现实问题,地方政府和非金融机构目前已经是债务高企了,几乎到了不能承受的地步,解决方案是什么?
李稻葵:首先是要分类,要面向市场发展。市场很聪明,地方政府债务厘清了,资产负债表弄清楚了,符合发债条件,市场就愿意买你的债。资本市场可以针对地方政府的债务情况进行审计评估。
发债也是发长期债,20年的,25年的,如果地方政府债务讲得很清楚,阳光透明,融资成本会很低的。这就是以时间换空间的办法。
另外有一些地方政府确实是不行的,对自己的资产负债讲不清楚、说不明白,就需要中央政府帮它调整,或者是搞转移支付,或者是中央政府来减免债,或者是进入债务重组。分类指导,市场介入,短债变长债,这是三个原则。
为什么现在M2在GDP当中的占比这么高,今后会不会更高?
李稻葵:中国经济到目前为止是靠银行来融资的,银行给企业放一批贷款,贷款反过来产生存款,贷款存款是相互拉动的,这一拉动就把M2给拉上去了。这并不是央行滥发钞票的结果。社会上有误解,骂央行滥发钞票,这是不对的。未来怎么改革?要把银行的贷款转成债券,一旦转成债券,刚才讲的这个循环就循环不起来了,那M2自然就降了,那就是由间接融资转成直接融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