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安排的创立不啻于一场金融格局地震。陆红军认为,一种“双机构双基金”的格局由此形成,即全球基础设施中心、世界银行新的全球基础设施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及丝路基金,下一步还将涌现更多的同类区域性金融(如海上丝路基金)机构。
英国金融时报评论称,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建立的机构反映出一个时代正逐渐远去的现实。世界已经改变,基本上是越变越好,因为穷国与富国的差距越来越小。金砖银行体现了这一点,它是未来的一个缩影。
与多元化金融体系相伴而来的,还有“特里芬难题”。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提出:如果没有别的储备货币来补充或是取代美元,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必将崩溃。
有海外媒体评论称,中国的崛起让世界越来越不愿意忍受美元计价体系带来的不稳定性。但是,解决方案并不在于用人民币取代美元,而在于强化世界唯一的全球货币——IMF的特别提款权的作用。
从这一逻辑起点出发,中国政府正在力推的人民币国际化其实更大的好处在于分散单一美元计价体系的风险。这一努力包括与美元、澳元、新西兰元、英镑和日元等多国货币建立清算安排,以及在中韩自贸区实现韩元和人民币自由兑换等。
其中一项枢纽措施则是沪港通,它打通了中国与世界的金融脉络,让人民币国际化真正打开窗口。此外,法国、德国、英国及新加坡等国已获得了RQFII配额。
“石油人民币”的崛起成为另一项重要进展。海外媒体近日披露称,阿联酋与中国将很快启动350亿元人民币的货币互换协议,阿联酋将设立人民币清算中心。这是一个月来第二个推进与中国进行本币互换的中东产油国。这意味着人民币在渐渐向“石油美元”的核心地带——中东渗透,由此将带来在全球化贸易体系中更高的地位。
数据显示,自2009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目前我国跨境人民币结算量累计已突破16万亿元,海外人民币资金存量预计已达2.6万亿元左右,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七大支付结算货币、第九大外汇交易货币。
资本“羽化” 中国制造借助产业资本出海
在渐次浮出的新的世界秩序中一个显而易见的趋势是,世界不再由单个国家所主宰,更为开放的经济和文化带来了“多极化”的角力。在此过程中,一个基本的共识是:中国正以一种全新的力量改变这个世界。
全球贸易管理解决方案供应商Amber Road的中国区副总经理唐涛今年的工作相较往年变得更忙碌。伴随各类自贸协定谈判加速进行,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想要走出去。
“我们得到了更多客户的咨询。”唐涛对上证报记者说。
尽管从严格意义上讲,中韩中澳自贸协定还未正式签署,但有越来越多像Amber Road这样的企业开始关心如何享受自贸协定带来的益处,如何利用系统工具去分析可以应用到自贸协定的业务,以此来协同采购以及与其他部门进行内部准备和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