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先行指标,2014年新兴经济体的股市大放异彩。在彭博资讯所统计的所有93个世界主要股票指数中,按照美元计价调整后,中国的上证综指今年以来回报率位列全球第一,高达45.87%,并且是全球唯一涨幅超过四成的主要股指。紧随其后的分别是委内瑞拉IBC指数及巴基斯坦卡拉奇证交所KSE100指数,两者涨幅均超三成。
“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具有全球重要性的经济体。”鲍泰利表示,目前,中国已经深深融入全球经济,在一些地区发挥全球领导作用完全必要,这会是它的新角色。
不过,这种变革并非是一家独大,而是伴随包容与合作。罗奇为目前的全球经济形势列出如下三个关键词:全球化、再平衡和信任。他向上证报记者表示,“一个趋于整合的世界,有着对各自经济结构作出调整的迫切需要,为了成功完成这项任务,不得不彼此依赖,由此获得这些转变带来的集体利益。但这也需要更有包容性,需要面对日益严重的不平等。”
携手邻邦
中国构建互联互通亚太生态圈
正如中国需要全球市场一样,世界也需要中国作为应对挑战的伙伴。对中国而言,如何协调不同的价值观和市场是一种迥然不同的现实考验。
地图成为协调对外政策的一面镜子。十八世纪加勒比海的砂糖生产与北非的贸易带来了资本主义,明朝中后期,南美洲白银通过海上航线被运往中国,令经济全球化的轮廓更为清晰。
而在二十一世纪,这种突破地理空间的秩序让跨地域合作更进一步。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部长级会议成为一大标志性事件。在这次会议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呼吁各国参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这是推动全球互联互通的“中国模式”。
从中国内陆的工厂出发,卡车将商品运输到深圳或上海等港口,然后装船启运,经过五周时间,绕过印度、穿过苏伊士运河到达欧洲西部。但是,如果换乘“丝绸之路”列车,这一运输时间便可以缩短至少一半。习近平在一次演讲中提到:把中国丝绸、瓷器和玉器运到欧洲的古丝绸之路,起点就位于他的家乡陕西。“我仿佛听到了山间回荡的声声驼铃,看到了大漠飘飞的袅袅孤烟。”
中国出资400亿美元成立的“丝路基金”,则为“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业合作和金融合作等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平台。而今年10月,包括中国和印度在内的21个国家在北京签约,共同决定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这成为资本输出战略性平台,更好地承载“一带一路”战略。
“‘一带一路’需要有中国的金融资源支持,具有长期全球意义。”鲍泰利说道,“我很遗憾美国决定不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从我个人的角度看,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全球经济大部分的未来及数十亿人的福祉会因为丝绸之路项目的实施而受到影响。这是中国国际领导力的例证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