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经济金融 > 宏观大势 > 正文

后危机时代的中国力量(3)

北京APEC还决定在现有区域自贸安排基础上,尽早建成亚太自贸区,推动全球价值链发展合作战略。与此同时,中国也在国内构建自贸区、长江经济带、京津冀一体化等,将“带”与“路”相连接,真正沟通起亚太经贸的循环链。在上海,作为亚太经合组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示范口岸,亚太示范电子口岸网络正在酝酿之中。

“中国模式”为全球经济复苏带来了希望。二十国集团(G20)峰会通过的《布里斯班行动计划》,一致同意增加基础设施投入。世界银行最近通过其全球基础设施基金,呼应中国的倡议。

至此,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互联互通的宏伟蓝图初绘。德国之声发表评论称,自1991年以来,我们生活在一个在很大程度上由华盛顿决定的世界秩序中。“这次APEC峰会最重要的启示就是:从今往后,亚洲将自己解决问题,不再需要西方的参与。”

罗奇表示,“如果中国没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并融入更广泛的全球经济,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不会发生。不过,中国已经发现,这种经济存在局限性。通过推出主要区域和全球一体化的新举措,中国正在推动下一阶段全球化方面扮演一个重要角色。‘一带一路’举措对于进一步推动亚洲的泛地区发展而言至关重要。”

在亚太经合组织成立25周年之际,这个人口占世界40%、经济总量占世界57%、贸易总量占世界48%的地域空间正在互相合作中拥抱全新的未来。

货币力量人民币争锋国际话语权

中国的崛起让世界越来越不愿意忍受美元计价体系带来的不稳定性。但是,解决方案并不在于用人民币取代美元,而在于强化世界唯一的全球货币——IMF的特别提款权的作用。

七十年前,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的一次联合国会议首次确立了以外汇自由化、资本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多边经济制度,是为“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尽管该体系于1973年宣告结束,但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已然确立。斗转星移。如今,在金砖银行成立、石油人民币等崛起的背景下,全球货币体系正在发生巨变。

上海国际金融学院院长陆红军介绍,布雷顿森林会议带来了三大体系,其中包括建立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前身)和IMF两大机构,前者致力于扶贫,后者扮演金融“消防队”的角色,此外还有1948年正式生效的关贸总协定(世贸组织前身)。

“虽然现在不能说金砖银行会取代布雷顿森林体系,但已经反映出中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制定规则的主导权。”他对上证报记者说。

而在彭博经济学家欧乐鹰看来,中国经济外交战略中的“两手准备”很大程度上也体现了一种货币力量。

他对上证报记者说,“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的这几年,我们看到了世界经济运行方式的明显重塑。G20及新兴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中国似乎在经济外交战略上做了两手准备。一方面,它正在世界银行和IMF等全球性机构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另一方面,作为一个亚洲大国和一个新兴市场,它在区域内发展了一套独特的贸易制度,并在投资和金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上一页 1 2345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