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未来方向
结合专家提出的有关建议,以及基于前述的有关研究,课题组认为沁源应立足于实施“绿色立县,建设美丽沁源”发展战略取得的成绩成效,着眼于进一步以绿色发展引领高质量发展,坚持以“发展”为关键词,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继续走好具有自身特色、切合自身实际的新发展理念指引下的转型发展之路,加快打造“绿色”引领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样板。
立足“绿色”实践,加快推动绿色沁源更高形态的发展
党的十九大以来,沁源立足生态优势,深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绿色作为统揽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基调,将绿色发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沁源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突破了绿色发展瓶颈,增强了绿色发展底色,激活了绿色发展灵气,提升了绿色发展品位,做活了绿色发展文章。
其中,“转型、增绿、开放、强基、富民”和“修路、种树、治水、兴文、尚旅”作为推动沁源绿色发展的重大思路和重要路径,一方面为沁源县域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又推动沁源绿色发展进入更高形态的新阶段。绿色沁源更高形态的发展,并不仅仅着眼于绿色发展,而是在已有的基础上,以绿色发展为统领,把绿色发展放在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于一体的全面发展的突出位置,将绿色发展放在改革发展与治理创新大局的重要位置,形成绿色发展引领驱动更高形态发展的强大合力,进而推动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平衡更充分的发展。
进一步巩固“绿色立县,建设美丽沁源”所取得的成果成效
立足煤炭资源大县的发展实际,沁源要进一步深入实施“绿色立县,建设美丽沁源”发展战略,继续践行“五大发展思路”,扎实走好“五条发展路径”,把“绿色思维”“绿色意识”“绿色精神”更加深入地融入城乡发展和治理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一以贯之地推动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支撑全县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另外,沁源还应继续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深化改革、化解风险、安全稳定、环境保护、党的建设等各项工作,提高城乡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加快打造“绿色、康养、文化、幸福、美丽”沁源,实现县域发展生态的全面改善,在城乡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中取得更显著的成效。
从更高形态、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是坚决破除市场主体中的无效供给,推动市场出清。一方面,要抓紧处置僵尸企业的“牛鼻子”,倒逼僵尸企业稳妥退出;同时,坚持对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破坏生态严重的项目实行零审批、零引进。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传统工业企业改造升级。二是大力培育形成新动能。结合沁源当地城乡公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有针对性地促进现代服务业做优做大,同时进一步推动资源型产业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特别是对于煤炭能源行业,必须继续坚定不移地走“减”“优”“绿”之路,全面打造以机械化、集约化、信息化、智能化为支撑的煤炭生产体系,为公众提供更高质量、更优品质的生态型能源产品。三是以深化改革来切实降低实体企业成本。有效推进关键领域改革深化,为实体企业营造更好的内外部发展环境条件,这既是资源型地区普遍面临的难题,也是沁源作为资源型地区在转型发展实践中的重要着力点。
借助优势互补的合力助力绿色发展进一步提档提速
在更广范围的跨域发展中找准自身定位,借助于优势互补的合力来助力绿色发展进一步提档提速。一是立足山西省整个中南地区的转型发展全局,发挥北上太原市、东进长治市、西接临汾市和吕梁地区的区位条件,进一步做强以旅游业为代表的体验式经济,提高品牌影响力,提升其对沁源县域经济的贡献率。二是主动向周边县市加大开放力度,深刻分析自身与各县市之间的相互比较优势,为促进县域内相关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县域内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优化奠定更为坚实的市场和要素基础。三是着眼于引领更广范围的绿色发展实践,随着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全面加强与周边县市尤其是平遥、安泽两地产业体系在链条上的互嵌对接,实现县域间绿色发展的协同互促与共生共进。
做好沁源高质量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沁源县委县政府狠抓落实,出台了一系列实施绿色发展的行动计划,打造了绿色发展的“沁源样板”。在此基础上,沁源须继续下大气力植树造林、实施增绿工程,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提高经济发展的绿色含量,提高绿色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擦亮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另外,在深化完善具有沁源特色的绿色发展战略规划的基础上,沁源应进一步完善绿色发展空间布局规划,进一步完善资源环境生态红线规划,进一步完善空间治理规划,进一步完善区域差别化发展规划。未来还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地做好沁源县高质量发展规划和“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工作,以高质量规划引领绿色沁源更高形态的、更高质量的、更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