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学术快递> 正文

人民智库研究报告:新时代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沁源探索(10)

着眼转型发展,加快推进真正契合沁源实际的现代经济体系建设

长期以来,沁源产业结构过度依赖于煤矿产业,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转型发展成为沁源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沁源围绕“转型”这一发展思路,充分发挥生态资源、文化资源等比较优势,突出抓好“兴文”“尚旅”这两大发展路径,坚定不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应继续推进绿色农业产业有序发展、文化旅游形成特色,逐步构建起适应沁源发展、符合沁源实际、具有沁源特色,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绿色经济体系为核心、以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为指向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协同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现代产业大力发展

在煤炭产业作为县域经济主要支柱的背景下,积极推动绿色发展方式理念落地,对传统产业进行升级改造,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做特做精现代农业,做绿做强现代服务业,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沁源特色、切合沁源实际、顺应人民意愿且具有长期发展空间的经济结构优化之路,加快推进真正契合沁源实际的现代经济体系建设,创造性化解生态保护要求与经济发展需求、经济发展模式之间的矛盾,以及现有财政政策缺乏对绿色发展要求的适应性等发展困境,以向质量要效益,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为导向,推动绿色转型升级。

另外,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行绿色生产发展方式的同时,沁源应继续把“兴文”“尚旅”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促进“旅游+”和“+旅游”,实现多产业融合发展,强化文旅融合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之作用,不断培育发展新动能,开拓发展新空间,打造发展新高地。围绕打造“冬游海之南、夏住沁之源”森林康养旅游品牌,大力发展森林康养、温泉康养、中医药康养、乡村康养和康养地产等新业态,全力打造“森林康养第一县”。

 

构建契合沁源自身实际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一方面,沁源农村总人口占全县总人口比重较高,即便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未来仍将有部分人口居住和生活在乡村地区,加之林地面积大、产业分布相对集中、城区面积狭小等特点和现实条件,使得全面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和经济地理显得格外重要。结合全县当前固有的发展基础,今后的实践中,沁源县委县政府应在坚持转型增绿的过程中,以实施主体功能区建设为抓手,构建发挥县域内不同区域间有效对接融合的机制和政策体系,以此推动县域东南西北中各区域组群式差异化发展,在县域内部和城乡之间,打造优势互补、协调联动、要素流通、服务共享的发展共同体。

另一方面,沁源应适度集中人口和产业以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城镇人口规模,以产业集中集群带动就业人口就近就地集中,走新型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之间的三元互动之路,实现土地、产业、人口之间的良性互动,促进政府创新、市场活化、社会治理之间良性互动,让更多群众享受到城市化红利,有力推动生态环境的优化和县域的可持续发展。

 

继续强化改革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紧密联动性

一是在涉及重点民生等“公共”领域,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的引领作用,在县级层面,对城乡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进行科学的布局和谋划,为县域更高形态、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可持续的绿色发展奠定稳固而坚实的基础支撑。二是在公有制经济领域,在重点加强对县域内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科学指导的前提上,鼓励企业以效率为导向不断深化改革,继而以这种自下而上的方式来切实减少企业内部改革所面临的阻力。三是在非公经济领域,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支持各类民营企业、微观经济主体以市场为导向进行改革创新,以真正实现通过改革激发民营经济活力的目的。

 

打造更高水平、更高形态、更高质量的开放创新平台

依托现有产业园区,在体制机制上,打造更为高效便捷的营商环境,尤其要对标北京、上海等先进城市,降低行业准入门槛,缩小区域间行政审批差异,提高产业和项目落地效率;在技术层面上,加强跨地区、跨领域数字化信息对接平台、资源整合平台和服务对接体系建设,为开放发展、区域互促共进赢得更为宽广的辐射空间和范围;在产业覆盖上,继续深化农业领域的对外开放。

课题组专家认为,沁源在环境建设和绿色农业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沁源现有条件更有利于建立“现代全产业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即在较大区域里各类农产品生产均以物质能量多层次自我循环为主,依靠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无公害物质能量补充为辅,实现农业投入产出过程亲自然、高效率运转的农业生产体系)。为此,沁源接下来应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特色农业发展为主调,以“太岳山生态特色现代农业经济走廊”建设为载体,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找准切入点、突出关键点、培育新亮点,探索建立“现代全产业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创新培育现代全产业生态农业的农业经营组织,走循环经济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尽快打造出几个具有较大影响力和示范带动效应的农业产业园区,加大对品种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高新技术项目和畜牧、花卉、绿植等高效农业项目的引进力度,加快建设具有沁源生态特色的现代农业,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上一页 1... 89101112...14下一页
责任编辑:李鲁杰
标签: 新时代   县域治理   高质量发展   沁源   绿色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