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治国理政规律的把握,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
解放新论:在“7·26”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用一个“全面”和七个“坚定不移”概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不平凡的5年。从治国理政的角度分析,您认为主要积累了哪些成功经验?
严书翰: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党的十八大以来,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5年。我们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定不移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显著成就。
从治国理政的角度来看,有两点看得很清楚:
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治国理政规律的把握,达到了一个新高度。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
可能有个别人会说:这“八条”中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看得很清楚,却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看得不很清楚。其实,“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营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和平国际环境与良好周边环境,就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刻认识和把握的成果。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把各国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人们形象地将其比喻为“地球村”。今天讲治国理政,不会只看到国内而不看到国外;不仅注意深刻认识国情,而且还会深刻认识世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理论基础,也是我们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根本遵循。当然,需要指出的是:我们走和平发展道路,其他国家也要走和平发展道路,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步入修昔底德陷阱。所以,在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成功经验中包含对三大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
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当前存在的困难、问题、矛盾和风险有着清醒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既讲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又讲了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知危图安。他强调,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既要看到成绩和机遇,更要看到短板和不足、困难和挑战,看到形势发展变化给我们带来的风险,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朝好的方向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
这个思想是一以贯之的。2016年1月18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作结论报告时讲的抗日战争胜利后我们可能遇到的“十七条困难”。这段话是发人深省的,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是我们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法宝。
在建党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进一步指出,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要时刻准备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使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