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上有几点新变化值得重点关注
应展宇 教授
首先是本次会议规格明显提高,发言人员规格为历次最高。本次会议上发言的中央领导人包括总书记、国务院总理和国务院副总理,加上其他发言的领导,发言人员规格是历次最高。参会人员规格也有较大提升。本次会议还有另外3位常委出席。人大、政协、最高法和最高检的负责人是第二次出席,中央军委和武警部队首次出现。
第二是工作原则变化,强化服务实体与监管要求,弱化金融创新与金融开放要求。其一,金融服务实体更加精准、金融监管的要求被大大加强。“要把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意味着国企改革等国家级战略可能会得到金融领域的更多支持。金融监管与宏观审慎监管的表述被提前,监管将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的表述增加,意味着其重要性将上升。其二,金融创新、金融对外开放的要求有较大弱化。“金融创新”没有出现在本次会议新闻稿中,未来重要性大概率将让位于金融监管。“金融对外开放”的出现位置从工作原则变为工作任务,意味着要在管控好境内金融风险的条件下才能稳步推进。
第三是工作任务变化,重心转向降杠杆、防风险、协调监管。其一,“服务实体经济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意味着金融去杠杆将继续大力推进。“促进保险业发挥长期稳健风险管理和保障的功能”说明保险业可能仍将是下阶段监管重点。其二,国企降杠杆和控制地方债是防风险的重要内容。考虑到未来美联储加息对我国流动性环境产生的外围压力,以及金融去杠杆带来的内部压力,流动性环境转紧将成为大概率事件。目前窗口期国企降杠杆对防范金融风险显得尤为必要。用严格手段对地方债予以控制的目的可能也是类似的。其三,金融监管由分类监管向集中监管变化。由于一行三会在归属上都归国务院直接领导,其级别都为正部级,因此未来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领导级别大概率不会低于正部级。这反过来也意味着未来金融监管套利的空间会极大缩小。其四,金融开放将调整节奏,党建工作将加强。首次提出合理安排开放顺序,意味着未来在金融开放时会更加考虑国内金融安全形势。首次强调“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集中统一领导”,明确了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的重要性。
另外,对未来可能的影响有两点:其一,“金融服务实体”和“防控金融风险”相结合意味着将继续大力推动金融去杠杆,流动性收紧。同时,“坚定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意味着未来货币政策将仅仅是保持基本合理的流动性,不会太紧但也不会大放水。其二,国企改革、债转股、一带一路等战略有望获得更多金融支持。“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意味着未来会将更多的金融资源进行精准投放,向国家重大战略倾斜。未来国企改革、债转股、一带一路等国家大战略有望获得更多的金融支持。
“监管真空”、“监管套利”
等问题将得到根本改善
王辉 教授
根据对本次金融工作会议新闻通稿的词频统计,风险和监管是最为高频的词汇,分别出现了31次和28次,并且明确指出“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也就是说防风险不仅是当下金融工作的重点,也是长远的工作重心,会议还提到了所有金融活动都必须纳入监管,严格监管将成为金融发展的新常态。
会议决定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确保金融工作集中统一领导,避免监管真空,监管协调不畅的问题,将“稳定”置于“发展”之前,表明将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重要的位置。会议确认监管模式为“功能监管、行为监管”,标志着“机构监管”将成为过去式,这是监管模式的重大转变,在一行三会监管对象出现交叉、金融机构混业经营的背景下,“监管真空”、“监管套利”等一直存在的监管问题将得到根本改善,实现金融监管的全覆盖和穿透式监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