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经济观察 > 正文

交通运输部官员与专家辩论专车政策(3)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出租车管理处处长王绣春在了解到这专家们对专车政策的看法后表示,在监管问题上社会各界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

“交通部此次公开征求意见的是两个文件,除了网约车外,还有深化出租车改革指导意见,而且是指导意见在前,监管办法在后。从制度设计上说,《办法》是指导意见下面的一个小区域,因为不能够只就专车或者是我们现在定义的网络约租车,要把它们放在出租车大行业的领域,尤其要放在整个城市交通的框架下考虑。”

在王绣春看来,对专车监管,确实需要进一步探讨。但交通部在制定办法中也留了缺口,比如说真正体现共享经济的顺风车、拼车,在《办法》中没有详细规定。“我们觉得顺风车的监管从现在目前研究的法律看还相当不成熟,对如何分辨顺风车、如何监管还没有可借鉴的经验。”

专车监管可交给地方做实验

交通部党组成员兼运输服务司司长刘小明虽然认同“让子弹飞一会儿”的看法,但他更强调,不能等出现问题再管,否则,政府治理的社会成本会更高。

“一个良性的市场是不是就是放任不管的市场?要管就要有方法、有手段、有门槛。设置门槛是一种方法、约束,也是一种保护,这是请大家共同来保护。”刘小明认为,从新旧业态上看,传统的巡游出租车和专车并不是“你死我活”的状态,改革就是要充分考虑如何用“互联网+”的技术,来改造传统业态,如何通过新业态的增量带动传统业态的一些改革。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副总工程师何霞认为,在专车监管问题上,既要考虑传统出租车公司,又要考虑网约车,还要考虑消费者。

“政府能不能做一些试点,比如说像上海那样的尝试。在一些城市先发几个网约车牌照,牌照在车辆性质上不需要有过严的限制,试半年到一年,看看最后是什么效果,这个市场是不是能自动调节相关主体的关系。”

在放松限制的同时,何霞建议,政府再在几个省市进行严格的牌照限制,相互比对两种监管模式的发展,做市场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政策到底怎么定。

苏奎认为,政府在专车监管上要考虑到各个地方的能力不一样。“比较合适的方式应该是中央搭一个大框架,然后地方进行试点,有多样的监管方式。”

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强调,中国的城市差别很大,各个地方不可能是一个交通模式,不存在一个全国统一的出租车市场,交通部在制定监管规则时要利用大国优势,让地方先做实验。社会各界在新事物上有分歧十分正常,应该利用网络进行新探索,抓住重点,让高速城市化当中的出行变得容易,探索一个中国的、低碳的、方便的、公共交通为主的交通方式。

“在这个过程当中,非正规的,有弹性的,不管价格的网络约车公司,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也许可以解决掉一百多年来出租车没有解决的问题。”周其仁说。(记者 宁迪 实习生 王梦雪)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卓怡]
标签: 专车司机   手机地图   交通部官员   专车   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