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各企业也积极参与其中。
在黑龙江,据该省生态环境厅透露,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7月16日启动上线交易以来,黑龙江省已经有完成准备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的企业97家;在重庆,该市生态环境局发布了《重庆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在江苏,5月份挂牌组建的江苏省环保集团,围绕“双碳”目标,加强低碳技术研究应用,积极推动该省工业园区减污降碳协调治理,大力提升碳监测、碳核算、碳咨询等能力建设……
对很多企业来说,碳交易既控制了碳排放总量,又能鼓励企业通过优化能源结构、提升能效等手段实现减排。很多企业成立了专门的研究部门,专门针对碳达峰、碳中和等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并积极推出相关举措。
实现碳中和将造福每个人
“碳交易在全国已经开市了,开弓没有回头箭,必须得建设好。”杜少中认为,接下来必须做到社会良性互动。政府要做好顶层设计,制定相关政策,引导监督企业执行,协调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各种号召鼓励公众自觉践行绿色生活。
事实上,纵观世界各国,很多国家已经开始尝到碳市场的“甜头”。
2020年,美国汽车企业特斯拉出售碳排放积分,获得了15.8亿美元的营业收入。分析师预计,2021年,特斯拉的碳交易收入有望达到20亿美元,这得益于美国加州的碳市场建设。
在宏观层面,国际碳行动伙伴组织报告显示,2020年底,欧盟、新西兰、北美区域等的碳市场价格与年初相比均出现上涨,显示出碳市场的强大韧性。事实上,过去一年,很多国家和地区提出碳中和目标,将经济复苏与低碳发展联系在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