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运行情况来看,北京碳市场在配额分配,碳排放监测、报告、核查,市场交易,能力建设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梅德文表示,从这几年的探索来看,北京碳市场的特点是碳价稳定合理、交易方式灵活、交易主体多元、碳中和实践丰富。在全国碳市场启动后,北京碳市场会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继续不断探索,基于试点工作经验,为全国碳市场建设和发展完善提供持续有力的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从北京的经验看,企业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近年来,企业履约率约为100%。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总结,几个试点市场覆盖了电力、钢铁、水泥20多个行业近3000家重点排放单位,到2021年6月,试点省市碳市场累计配额成交量4.8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成交额约114亿元。
“全国碳市场和地方试点市场的设计原理是一样的。”李高表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我们在充分借鉴试点碳市场经验基础上,明确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分阶段、有步骤地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
事实上,在全国碳市场上线后,其运转情况也吸引了社会各界关注。
数据显示,7月16日上线当天,全国碳市场平均成交价超过每单51元人民币。到7月23日收盘,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运行6个交易日,23日的开盘价为56.52元/吨,收盘价为56.97元/吨。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量达到483.3万吨,成交额近2.5亿元,其中开市首日的成交额近2.1亿元,6个交易日以来挂牌协议交易和大宗交易均有成交。
很多业内人士认为,未来,中国碳市场有充分的上行空间。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表示,交易首日中国碳交易价格不到欧盟碳交易价格的1/8,可以看出中国碳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