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调查研究 > 中国经验 > 正文

碳排放权交易,中国大步踏出自己的路

7月16日上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启动仪式以视频连线形式举行,在北京设主会场,在上海和湖北设分会场。

伴随着这一市场的启动,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就此成立。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为今年全年,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覆盖约4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全国碳市场的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由湖北省牵头建设、运行和维护,交易系统由上海市牵头建设、运行和维护,数据报送系统依托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建成。

“用碳交易的办法,解决碳排放、碳减排和碳达峰、碳中和的问题,对很多人来说,这还是一个新事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杜少中表示,经过多年论证和实践,全国碳市场对碳达峰、碳中和的作用和意义非常重要。

中国向世界作出庄严承诺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发达国家有60年到70年的过渡期,而中国只有30年左右的时间。这意味着,中国温室气体减排的难度和力度都要比发达国家大得多。

上一页 1 2345678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克]
标签: 碳排放权交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