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人民论坛评论 > 正文

人民论坛网评 | 百年大党永葆青春的精神密码

网评

百年征程历尽坎坷,百年成就举世辉煌。中国共产党从最初的50多名党员发展到今天的9100多万名党员,成为世界第一大党,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正以青春磅礴之力引领中国这艘巨轮驶向远航,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是因为有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力量支撑。探寻百年大党永葆青春的精神密码,对于从党史中汲取前进的思想力量,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

革命理想高于天,为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注入了灵魂

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没有凝聚力,一个没有灵魂的政党也不会有战斗力。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一百年来,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前行的足迹,构成了我们这个国家为强大而探索的创业史,也构成了我们这个民族为复兴而奋斗的信仰史。一百年来,真理之光和信仰的光芒交相辉映,让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群星璀璨,照亮了中国历史的天空,也照亮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

革命理想高于天。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辛亥革命后,各种思潮主义涌入中国,中国共产党经过反复比较,毅然决然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胜利。为什么要有信仰?因为信仰是安身立命之本,是经受考验的精神支柱,是夺取胜利的动力源泉。追求信仰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坚守信仰的过程,更能够检验信仰的韧性和纯度。心中有信仰,脚下有方向。朱德舍弃优厚军旅待遇,千里迢迢寻找马克思主义,一旦确立信仰便至死不渝。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慷慨悲歌,视死如归。红军长征时历尽千难万险、跋涉千山万水,冲破敌军围追堵截,粉碎内部分裂阴谋,战胜人类史上难以想象的生存困难,最后胜利到达陕北。正是因为一代代共产党员对党无限忠诚和热爱,对政治信仰坚定不移,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我们才能打赢一场又一场硬仗、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红色基因一脉相传,为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赓续了精神血脉

中国共产党信仰马克思主义,不是当作死板的教条,而是作为行动的指南,在实践中不断地推进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相结合,不断地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一百年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产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一脉相传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实践的前沿、理论的前沿,始终接受创新理论的指导,永葆了党的先进性和创新性。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最核心的密诀,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真理的执着追求。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有如此的力量,因为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的深刻影响,始终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始终处于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的最前沿。这一切,都说明了思想的力量、真理的力量。

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勇于探索,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这个精神谱系,体现了党的伟大斗争历程,体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家国情怀,反映了我党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的英勇奋斗历史,是共产党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生动反映,也是我们管党治党、永葆青春活力的重要法宝。这一系列革命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既赓续传承了红色血脉,又有时代特征的鲜明个性,蕴含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深深融入我们党、国家、民族、人民的血脉之中,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

打铁必须自身硬,为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锻造了强健的体魄

运动员只有保持健康的体魄才能在竞技场上叱咤风云,一个政党只有永葆青春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在百年历史发展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走在时代前列,之所以在各种政治力量反复较量中脱颖而出,之所以在风云变幻和社会变革中成为民众的中流砥柱和领路先锋,就是因为勇于自我革命,注重自警自律,保持了健康的肌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翻开历史就可看到,古田会议、遵义会议、延安整风、西柏坡时期的“两个务必”、改革开放时期的拨乱反正等,都是共产党给自己看病、开刮骨疗毒的良方。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向党内沉疴顽疾开刀,以雷霆万钧之势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钉钉子精神把管党治党要求落实落细,树立起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权威,真正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校正了党和国家前进的航向。

敢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勇于进行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作风,也是中国共产党鲜明的特征,更是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的灵丹妙药。特别要指出的是,在全党开展集中性学习教育,是推进自我革命的重要途径,也是一条重要经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通过开展整党、“三讲”教育、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等,有力推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先后组织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提高,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不断增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越长期执政,越不能忘记党的初心使命,越不能丧失自我革命精神。”在百年大党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强化初心使命的自觉意识,不断开展刀刃向内的自我疗毒,不断用时代要求和人民向往检视自己,从而保证了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中永葆青春活力。

赶考永远在路上,为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提供了清醒剂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延安时期,黄炎培问毛泽东,中共如何跳出“历史周期律”?毛主席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在西柏坡时期,面对即将取得的全国胜利,毛主席语重心长地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党中央离开西柏坡进京之际,毛主席形象地比喻为“进京赶考”,明确表示决不当李自成。

如何保持“赶考”的清醒?我认为最基本的是注意两点:一是以什么心态“赶考”?就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如果以骄躁的心态去考试,结果可想而知。二是虚心接受监督。参加考试,必定有人监考,而考生则必须接受监考。因此,保持“赶考”的清醒就是做到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相互监督、接受监督。几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承“赶考”心态,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站起来的伟大飞跃。经过改革开放,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他说:“每次来西柏坡,我想得最多的是,毛泽东同志当年提出‘两个务必’,主要基于哪些考虑?我们学的还有没有不深不透的?‘两个务必’耳熟能详,但在当前形势下我们能不能深刻领会‘两个务必’,使之更好指导当前党的建设?今天如何结合新的形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赶考”永远在路上,要求“全党同志要不断学习领会‘两个务必’的深邃思想,始终做到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一心为民,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使我们的党永远不变质、我们的红色江山永远不变色。”正是由于坚持了“两个务必”,在取得辉煌胜利后保持了清醒头脑,在党面临新的考验之际做到了居安思危,在步入小康社会后强调了忧患意识,才保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在嘉兴南湖红船上确定了前进的航向,树立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坚定了共产主义的信仰。经过一百年的锻造,炼就了金刚之身,执政的经验更为丰富,治国的制度更为成熟。在新时代的航程中,中国共产党正启航扬帆,以青春之活力,驾驭“中国号”巨轮劈波斩浪,行稳致远。(作者:闫国文)

[责任编辑:张迪]
标签: 百年大党   青春   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