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学术人生 > 正文

板凳须坐十年冷 文章不写一句空(2)

——记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范文澜先生

受古文经学熏陶,继承乾嘉考证路数

范文澜先生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宝库奉献了《中国通史简编》《中国近代史》(上册)等重要著作,这是他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努力摆脱旧学影响、艰辛探索的成果。尽管如此,旧学尤其是经学在范文澜的史学中依然占有重要位置,并且深深影响了他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史学。

范文澜于1893年出生于浙东绍兴,自幼受到极其严格的经学训练,不可能不受到浙东史学的影响。浙东史学善综合、重博通,十分看重史学的“经世”功用。全祖望、万斯同、章学诚究心史学,在钩稽故实的同时,折射出史学的致用功能。范文澜身上那种强烈的政治使命感应该说与浙东史学强调“经世致用”是有一定关系的。

1914年,范文澜考入北大国学门,师从黄侃、陈汉章、刘师培等著名学者。“以研究音韵、说文、训诂为一切学问之根,以综博考据讲究古代制度接迹汉代经史之轨”。在这种学术氛围中,年轻的范文澜亦深受熏染、沉浸其中。他曾回忆道:“我在大学里,被当代大师们谬奖,认为颇堪传授衣钵,鼓舞我好自为之,勉求成立……追踪乾嘉老辈,成为全部生活的惟一目标。”此间,范文澜受黄侃影响最大。黄侃是国学大师章太炎的高足,在日本东京留学时师从章太炎,学习小学、经学,颇得章氏之法,在音韵训诂、传统经学方面卓有成就。由于这样的师承关系,范文澜此时治学,承乾嘉诸儒之遗绪,讲究无徵不信,广参互证,尤其擅长文字训诂,辨析古义。北大毕业后,范文澜先后著成并出版《文心雕龙讲疏》《群经概论》《正史考略》《文心雕龙注》等,无不表现出征证详核、考据精审的特色,广受学界好评。

《文心雕龙讲疏》是范文澜在南开大学任教时所编教材,是在黄侃《文心雕龙札记》基础上进一步扩展而来。当时也在南开大学讲课的梁启超对《文心雕龙讲疏》作了极高的评价,说:“其征证详核,考据精审,于训诂义理,皆多所发明,荟萃通人之说而折衷之,使义无不明,句无不达,是非特嘉惠于今世学子,而实大有勋劳于舍人也。”其后,范文澜又在《文心雕龙讲疏》基础上详加考校,撰成《文心雕龙注》。

1933年出版的《群经概论》,是他全面论述经学的著作,主要论述十三经的一些基本问题,包括各经的名称、作者、卷(篇)数、传授过程、各经的性质,并对历史上关于该经长期聚讼不休的焦点进行辨析,其中包含大量的经学学术史的知识,反映了范文澜深厚的经学造诣。到延安后,范文澜用唯物史观对经学进行了重新认识,这主要体现在1940年他为延安新哲学年会所作的讲演《中国经学史的演变》中。演讲高屋建瓴地勾勒出了中国经学演变的脉络,并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经学的基本问题进行了论述。范文澜早期的经学观点是倾向古文经学的,而在《中国经学史的演变》中,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阶级斗争理论、唯物辩证法对经与经学进行了新的理论认识。范文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经学演变过程的梳理是极其精到的,摆脱了今、古文家派的狭隘观念,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在经学研究的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1963年,范文澜再次讲经学形成《经学讲演录》,谈了四个问题,即经学的开始、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之争、宋学、明清经学,基本上反映了他对经学发展史的分期认识,点出了经学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该文提出了很多精彩的观点,注重从政治、经济、学术等综合因素来论述一个时期经学的特点及其产生之原因,且大量运用比较的方法和辩证的方法来解释经学的特点及其变化,跳出今古文家法的圈子,力求公正评价经学家。

经学是范文澜治学的一个重要领域,他在经学领域的精深造诣在他的史学活动和通史撰述中都有印迹,从而使其史学具有鲜明的学术个性。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必然带有中国民族的特点。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生根、发芽、结果,一是因为它适应了中国社会的需要,二是它与中国本土的社会文化根基有相通的思想因素。而中国本土的社会文化根基则根植于经学之中。范文澜正是凭借其良好的经学素养和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将民族特点与马克思主义有机融合在一起,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作出重大贡献。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