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调查研究 > 课题研究 > 正文

一场跨越山海的发展之约

——记全球发展青年领袖之家2025年“中国行”活动

外国青年代表在喀什古城参观。

郭江平摄

8月,天山脚下绿意盎然。由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全球发展促进中心主办的全球发展青年领袖之家2025年“中国行”活动在新疆举行,来自德国、澳大利亚、埃及、泰国、柬埔寨、塔吉克斯坦等近20个国家的30余名青年代表开展调研参访、交流对话。从乌鲁木齐国际大巴扎的市井繁华,到喀什古城的千年巷陌,从固原巷社区的民生温度,到昌吉的新疆农业博览园的科技亮色,外国青年代表近距离感知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疆实践,凝聚发展合作的国际共识。

民生现场暖人心

社区里,舞蹈室的节拍明快、娱乐室的笑声爽朗、助餐点的饭菜飘香,每一处细节都浸润着民生暖意。在乌鲁木齐市固原巷社区看到的一幕幕,让澳大利亚青年代表纳迪娅感慨不已。“老人们在舞蹈室舒展身姿,孩子们在训练室锻炼——这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生动写照。”她说,“作为少数民族占比超95%的多民族社区,这里多元文化和合共生,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多元发展的有益经验。”

柬埔寨工业和科技创新部首席技术转让官拉克斯梅目睹各族群众和睦相处的场景,深有感触地说:“从政策制定到民生落地,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智慧,就体现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政府搭建发展平台、铺就幸福之路,让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共沐民生温暖。”

“一些西方媒体的谣言,在真实的新疆面前不堪一击!”埃及青年代表欧玛展示手机里国际大巴扎的画面:维吾尔族舞者与游客并肩起舞,各族商户用多种语言热情招徕顾客。“以后,我要带更多朋友来新疆,让他们看看这里是如何实现多元文化共融共生的,毕竟人们脸上的笑容是不会说谎的。”

科技赋能换新颜

在乌鲁木齐,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内,一场以“全球发展倡议·共筑干旱区绿色未来”为主题的青年研讨会正在举行。来自10余个国家的青年科学家围绕全球发展倡议下的绿色实践各抒己见,思想的火花在交流中不断碰撞。“新疆的防沙治沙经验,对上合组织国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塔吉克斯坦青年科学家卓伟表示,“生态问题是全球性挑战,只有推动跨国合作、汇聚多学科力量,才能更好守护共同的家园。”

走进喀什跨境电商进出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货架上有巴基斯坦手工皂、韩国护肤品、法国红酒等各国特色商品。“这些跨越山海的商品,正是数字时代打破贸易壁垒的生动实证。”德国欧元金融集团总裁助理路易斯认为,“中方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在这一合作倡议下,可持续发展技术正助力缩小南北发展鸿沟,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提供系统性方案。”

凝望着交易中心流动的“数字星河”与防沙地图上蔓延的“生态脉络”,不少外国青年代表感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疆实践证明,破解发展难题不必牺牲生态环境,拥抱现代文明无须丢弃文化根脉。这条可持续发展之路,给全球南方国家带来诸多启示。

发展倡议聚合力

在昌吉的新疆农业博览园智能温室内,无土栽培架上的蔬菜舒展着嫩叶,泰国国民力量党政党顾问尼提他湾举起手机记录大棚里的景象。“中国农业高校与企业携手,让节水灌溉、循环农业技术从实验室走进田间地头,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了产学研协同发展的宝贵示范。”尼提他湾说。

在喀什古城,土黄色民居保留着千年历史肌理,铜器店里的直播镜头将非遗工艺推向世界舞台。来自马来西亚的世界青年科学院主席陈嘉仪感慨:“古城的发展充满活力,这充分证明,保护传统不是墨守成规,发展经济也不一定要大拆大建。”

在喀什大学举行的交流会上,德国法兰克福金融与管理学院的菲利克斯表示:“在全球发展倡议指引下,中国始终积极向全球南方国家分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智慧与经验。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国家,应当以更加包容开放的心态与中国加强合作,在差异中寻求共识、在合作中破解难题。”

离开新疆时,各国青年与在这里结识的青年朋友们依依惜别,大家对于如何践行全球发展倡议有了更多认识。一名维吾尔族青年说:“我们种葡萄时,会让藤蔓互相缠绕着向上生长,这样才能长得更稳更牢,结出更多更甜的果实。全球共同发展的道理也是如此!”

《人民日报》(2025年08月20日 第 15 版)

[责任编辑:钟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