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理响中国 > 正文

中国经济崛起为汉语国际传播提供最有利条件(3)

兼论汉语国际传播中的导向问题

文化产业的发展。语言与文化产业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作用,语言传播可以潜移默化地进行文化传播(孙强,2012);但另一方面,文化繁荣也可以对语言的传播发挥重要作用。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个发达的文化产业对语言传播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1)可以生产出优质的文化产品,在满足其他国家对文化产品需求的同时,也成为语言传播的载体,如综艺节目和电影作品的流行促进了汉语的国际传播:《泰囧》的热映促进了人们到泰国旅游,提高了当地对汉语导游的需求,《我是歌手》《非诚勿扰》等节目的热播也提升了当地人学习汉语的热情。

(2)对国外相关从业者产生吸引力,而语言成为必要的就业技能。现在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吸引着海外从业人员从事华语文化产品的生产。以电视节目为例,2015年4月,由江苏卫视和好看传媒联合制作的《世界青年说》正式开播,这是一档以“11位外国人”为嘉宾的汉语电视节目,这11位外国嘉宾的汉语都非常流利,他们用汉语围绕当下中国年轻人最关心的议题展开讨论。另外一档节目《非正式会谈》则是2015年由湖北卫视打造的一档全球文化相对论节目,由10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青年和4个主持人围绕热点话题和青年关注的问题用汉语进行讨论。目前已经播出第2季。据初步统计,目前这种由外国人做主要嘉宾的电视节目还至少有七八个。比如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的《快乐汉语》、北京卫视的《北京客》、湖北卫视的《爱游我拍》、东方卫视的《生活大不同》、广东卫视的《Hello,中国》等,都是以外国人作主体嘉宾的汉语类节目。此外还有一些电视节目虽然不是以外国人为嘉宾主体,但是也有外国人做为常驻嘉宾,比如河南卫视的《买家也疯狂》;天津卫视的《食鉴出真知》;浙江卫视的《谁是大歌神》。电影方面也有案例,由于中国电影市场近年来快速增长为全球第二大市场,其中就出现了中外合作以中国为主要目标市场的电影,比如由光线影业、七星娱乐在2015年联合出品的喜剧电影《横冲直撞好莱坞》当中就有大量的美国演员,甚至一些世界知名的演员在片中用中文出演。

(3)以全球为目标市场的国外文化产品为迎合中国巨大的市场而加入“汉语”和“中国文化元素”。2014年含有大量中国元素的《变形金刚4》在中国内地的票房收入高达19亿人民币以上,不仅成为内地电影票房冠军,还成为当年全球电影票房冠军,虽然它在北美市场票房排行榜中仅排第五(罗立彬,2015)。美国电影协会主席克里斯托弗·多德在受访时称自己“迫不及待的想看到针对中国市场的好莱坞定制电影出现”[7]。包括《变形金刚4》在内的近年来好莱坞面向全球市场的“大片”由于加入了很多中国元素,已经和之前有所不同。比如人们在《变形金刚4》中看到男主人公使用带有中文字样的“中国建设银行”储蓄卡,喝的是带有中文“安利”字样的产品;而且电影中有三分之一的场景是在中国香港取景,电影中第二女主角也是中国影星李冰冰;在《独立日2》中,不仅有中国的女演员杨颖作为主演,而且电影海报上以杨颖拿着中国国旗出现,电影中飞行员与地球视频联络使用的是QQ,喝的是“蒙牛太空奶”。可见,为了争取中国的电影市场,好莱坞电影越来越多地加入实质性的“中国元素”。而这些好莱坞大片会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步上映,其中的文化元素和中国语言元素也会随之向全球传播。

四、重视汉语国际传播中的需求导向

本文的政策启示在于,应当重视汉语国际传播当中“市场”的基础性作用。这要求在汉语国际传播的过程中,要重视需求方的要求。

近年来,关于汉语国际传播中“语言传播”和“文化传播”的关系问题存在一些讨论。有人认为,如果说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主要把对外汉语教学作为纯粹的语言教学的话,那么,现在的汉语国际推广则是让外国的汉语学习者在习得汉语的同时,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包括中国的历史与现实、社会与生活、经济与政治、文学与艺术等等。甚至有人认为,现在汉语教学的重心应由语言教学转移到文化教学。更有媒体宣传“外国人要学的是中国文化,不是汉语”等(转引自李泉,2012)。但是也有专家指出要避免这样的一种心态,“汉语教师要有文化的头脑,但绝不意味着文化教学要成为汉语教学的重心”“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自身担当的最主要、最直接的任务是想方设法帮助外国的汉语学习者尽快、尽好的学习、掌握好汉语,汉语国际传播或者汉语国际教育不能偏离这个核心任务(陆俭明,2016)。”

本文认为,从汉语国际培训这个具体层面看,不应当简单的以“实用导向”或“文化导向”的单一方面作为定位,而是要以不同目标市场的具体需求为导向,比如在一些发达国家,人们学习汉语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中国文化”,那么汉语培训就应当加入更多的文化内容;而在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人们学习汉语可能更多的是因为要追求就业机会,或者与中国商人做生意,那么汉语传播的重点可能就需要更多的以实用为导向。总之,“实用语言导向”和“文化传播导向”两个目标都不是绝对的,都要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人群的具体需要为最终导向。包括孔子学院在内的汉语国际传播或教学机构,都可以在实际运营时,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市场”导向,具体说来,可以针对当地汉语学习者的学习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调研,然后根据调研结果来分别开设相对个性化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的课堂。总之,从需求者的需要出发,可以提高学习者学习的兴趣,降低其学习成本(甚至是抵触情绪),从而提高汉语国际传播的效率。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中国经济的崛起为汉语国际传播带来的基础性作用,并不意味着政府的作用“可有可无”,相反在语言传播这种“网络外部性”非常明显的经济活动中,政府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如果说市场可以起到基础性作用,那么它也需要一个“有为政府”来“更好的发挥作用”,这也将是本文未来的研究方向和主题。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焦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