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理响中国 > 正文

中国经济崛起为汉语国际传播提供最有利条件(2)

兼论汉语国际传播中的导向问题

三、中国经济的崛起为汉语国际传播提供了最有利的条件

(一)中国经济的崛起是21世纪世界经济的最重大事件

中国GDP全球增量贡献从2001年的8.9%上升到2013年的38.1%,而同年美国全球增量贡献比趋势值只有16.2%,其他金砖国家为11.3%,欧元区接近零值,日本为负数。中国资本形成的全球增量贡献比趋势值从2001年的17.1%上升到2013年的67.2%,而美国和其他金砖国家该指标分别为10.8%和6.9%,欧元区与日本则略低于零。中国总消费全球增量贡献比趋势值,也从2001年的5.3%上升到2013年的28.4%,超过2013年美国和其他金砖国家该指标的15.9%和14.9%(卢锋等,2015)。

(二)经济崛起为汉语国际传播提供了最有利的基础性条件

中国经济的增长提高了使用汉语的效用,提升了世界对汉语的需求。语言经济学的研究表明,语言是人力资本,F.Vaillancourt(1989)指出,“如同通过工作经验或通过诸如数学和历史学科的正规教育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一样,语言本身也是人力资本。” 张卫国(2008)指出了语言满足人力资本定义的三个标准:第一,语言要花费代价(成本)才能获得;第二,语言有生产性;第三,语言是依附于人体的。而作为人力资本,不同语言的经济价值有高低之分。某一特定语言的经济价值高低取决于该语言在各种任务、职业和各部门活动中的使用程度,进而又受到该语言的供求法则的支配。日本国语国立研究所的井上史雄教授利用日语以及其他语言的具体数据为基础讨论语言和经济的关系,他通过对语言地图、世界范围内的人口普查以及谷歌搜索进行的调查,得出了决定语言市场价值的因素及其排序:人口、经济、信息。汉语本就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与迅速崛起,中国国内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有吸引力的市场,使汉语的效用和经济价值大大提高,也提升了人们对汉语的需求。同时,与这一大市场最紧密相关的信息也越来越多的由汉语来表达,这些都会提高汉语的市场价值。

中国成为第二大贸易国以及全球价值链地位的逐步提升,为汉语在国际贸易中的使用提供了有利条件。Carr(1985)将国际贸易中的语言使用和货币使用进行类比,认为单一或惟一语言就像通用货币,可减少贸易成本。从这个意义上讲,任何语言在国际贸易中发挥作用的基础都是使用该种语言的人群所进行交易的频率和所涉及的金额。2012年以来,中国一直是全球第一大贸易国,2016年也是世界第二大贸易国,这对于汉语国际传播发挥着重要作用。

此外,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也将从“中低端”向“中高端”攀升。中国对外贸易正在经历着“优势转换”,国民经济“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培育出口新优势”,可以预测,中国传统廉价生产要素的优势将逐步被“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等对外经济新优势所取代[1]。这一过程将大大提升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支配”能力,中国人在贸易语言选择方面将具备更强的控制力。

中国成为世界主要对外直接投资国进一步强化了汉语国际传播的基础[2]。由于投资者往往处于“雇佣者”的地位,因此在语言使用方面具备更强的决定能力(Vaillancourt,1989)。在跨国公司语言策略方面的文献中,强调“语言的行政性”,即多种语言的存在代表着语言的竞争关系与语言的等级,而后者反映了语言使用者在公司内的状况和实力(于光,2007)。语言的工具性研究又表明,语言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决定了跨国公司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让全球各地的子公司做到知识共享。研究发现,在跨国公司内部信息共享方面,信息传递流程从母公司向子公司传递远多于从子公司到母公司或子公司之间传递,即大量的沟通是自上而下或从公司高层到基层,这就导致跨国公司母公司的母语在传递信息方面具备优势。这可能是由于两个原因:一是母公司具备知识、资源和渠道的优势;二是由于子公司有与母公司不同的自身利益和本土人文的知识特点,所以有些子公司不愿意、甚至抵制内部交流(于光,2007)。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对外直接投资的来源国,而且从流量看增长速度仍然较快,且在全球分布很广。2015年全年对外直接投资额比上年增长14.7%,遍布全球近八成的国家和地区,投资规模已跃居全球第二[3]。

中国人越来越多的在国际市场上成为“雇主”,在对其雇员使用语言的要求上有较强的决定力。在劳务市场中,对一种语言的需求取决于雇主的选择,后者又主要根据雇主本人的语言技能、在市场中以及技术投入时使用何种语言来决定(Vaillancourt,1989)。跨国公司语言规划的研究表明,虽然随着跨国公司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英语的使用频率在强化,但是跨国公司的“母语”仍然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原因如下:一是早期领导人说跨国公司总部所在地的语言,带动整个管理层也说同一种语言;二是跨国公司各子公司仍然需要与总部频繁联系,包括接待总部来访以及与总部进行文件往来;三是跨国公司的很多客户仍然来自于其总部所在地国家和地区(Jiri Nekvapil and Marek Nekula,2006)。

出国游与海外购物。近年中国的出境游以及海外购物规模处于世界高位。2015年国内居民出境1.28亿人次,同比增长9.7%,其中因私出境1.22亿人次,增长10.6%,旅游花费增长了25%,达到2920亿美元,排在世界第一位。

中国出境旅游对目的地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较大促进作用。目前中国是美国的第二大入境消费国,仅次于墨西哥,旅游项目占到美方向中国出口的服务贸易总额的56%。2014年韩国的国外入境者为1268.2万人次,其中来自中国的人数为556.3万,占比44.7%。2014年外国人在韩信用卡消费额的分析报告指出,外国人信用卡消费规模同比增长38.8%,高达10.9万亿韩元(1美元约合1096韩元),其中,中国游客消费额逾一半,为6.13万亿韩元,同比增长62.6%。据日本政府观光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大陆赴日游客约241万,人均消费23万日元(1美元约合117日元),位居各国和地区游客之首。2014年旅游业拉动日本经济增长率0.4%,中国大陆和港澳台游客贡献率占一半以上[4]。

国外商家为了满足中国游客需要,增加汉语公示语、汉语导游、汉语导购,甚至增加汉语服务人员。这无形中也促进了汉语在当地的传播。比如2015年1月,为迎接中国游客访日购物高峰,日本三越、松坂屋等大型百货公司纷纷开设汉语培训班,给部分员工突击培训汉语[5]。被奉为“日本百货店最高殿堂”的日本东京银座三越百货店,自2013年9月设立“中文导购”,到2015年2月为止有4位中文导购,但是计划在春节期间增加到十人;目前的几位中文导购还为面向所有店员的“中文讲座”自行编写教材[6]。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焦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