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思想名人堂 > 正文

厉以宁:中国正在悄悄地进行一场人力资本革命(2)

土地确权带来“城归”

中国70年代开始实施承包制后,特别是在十八大之前,中国已经意识到一个问题,就是农民工的供应赶不上需求了。因为经济在变化,需要的劳动力应该是有质量的劳动力,这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就出现了怎样把技工留在本地的问题。

中国的发展到了十八大以后发生了一个巨大的变化。巨大变化就体现在土地确权和土地流转这个关键点上。我们到浙江考察,在杭嘉湖一带,特别是重点调查的嘉兴市,发现一个情况,就是当地的土地确权工作已经开始验收。我们来到平湖市,一个县级市,到其下属的几个村镇去看,发现人根本就走不进去,因为路上堆满了炮仗,而炮仗是用来祝贺土地确权成功的。

这个情况带来了很大的改变。土地确权工作验收后,土地流转也就开始动起来了,城乡收入差距大幅度下降。嘉兴市提供给全国政协的材料是这样汇报的,土地确权以前,城市人均收入和农村人均收入之比为3.1:1,土地确权工作验收后,城乡人均收入之比变成1.9:1。为什么差距会缩小这么多?主要是三个原因:第一,土地确权后,农民开始考虑,一定不要辜负这片土地,要好好耕种,家庭农场就发展起来了。第二,农民如果外出打工,土地流转给别人来种,他把土地作为一项自己的财产出租,租给谁种?总会有人租用土地,我们在浙江考察时发现是安徽人来种,在苏南考察时,发现是苏北人来种。第三,农民的人均收入为什么会提高呢?因为宅基地确权了。宅基地上的房屋产权确定后,农民就把旧房都拆了。我们在嘉兴平湖市看到各村镇里,全是四层楼的房子,我们就问有这么多人住吗?当地人告诉我们,这么大房子,一层租给外地来做生意的人开店用,二层给他们住,我们家住三四层就够了,这导致房租收入大幅度增加。

我们看到了这种变化,中国新的时代从这里开始,要给农村带来变化,光靠承包制不行,土地必须确权,必须在土地确权的基础上进行土地流转,规模经济才能实现。这样就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叫“城归”。

什么叫“城归”?过去只有海归,公派出国的留学生,自费出国的留学生,学成以后回国找工作,他们就成为海归。“城归”是农村出去打工的农民经过多则十年、二十年,少则七八年时间,积累了经验,认识了朋友,拥有了储蓄,更重要的是有了技术,农村又需要人,就干脆回到农村。我们考察了几个地方,这个情况非常明显。

我们第一个考察的是陕西汉中地区的西乡县,地处汉江流域,因为汉江承担南水北调的任务,汉江两岸的陕西省各个县的农民不能撒化肥、打农药。这样一来,农民开始转变,开始种树。种什么树?种茶树。因为当地的茶叶是非常有名的,叫做富硒茶,硒是稀有元素,喝了以后有利于健康,这样一来种树开始遍及西乡县。但苦于没有劳动力,都外出打工了,就写信让他们回来。在外头打工了这么多年,他们觉得天天在外面给人家打工,和妻子分居,孩子没人管,家里老人也没人照顾,一听说家里需要劳动力,就都回来了。于是,西乡县就发展起林业,种富硒茶。茶树需要劳动力,又不需要施化肥、打农药,这种变化就开始了,这就是“城归”。

还有,我们在贵州毕节考察时看到,很多外出打工的农民都回来了,回来干吗?他们在外面学到手艺。我们以前多次到毕节考察,发现在毕节没有人吃鸡蛋糕、面包。这次再去,发现街上有了面包房,不但做面包,还做鸡蛋糕,于是这个风气就变了,小孩子、老人过生日就要订蛋糕,面包房谁开的?是“城归”。我们还在毕节看到,有一个叫“百里杜鹃”的景区,风景非常漂亮,游人很多,需要餐饮服务,汽车也需要停车场,这些小店铺是谁开的?是在外面打工回来的农民开的。他们觉得在这里工作多好,又能照顾家庭,还能自己创业。所以观念转变了。中国的“城归”是个新出现的现象。

据我们最近调查,“城归”大约有500万人,未来还要变化,这就是我们当前看到的情况。

上一页 1 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