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经济金融 > 经济专题 > 正文

发展权:中国的理念、实践与贡献(3)

二、日臻完备的发展权保障制度

中国建立并完善保障发展权的立法、战略、规划、计划、司法救济一体化制度体系架构,以富有建设性、务实性、高效性和强制性的体制制度、战略构建与政策措施,保障人民发展权的实现。

——宪法和法律制度

中国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实现人民的发展权提供了法律保障。

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全方位确立和保障发展权。宪法序言确立了保障平等发展的根本指导原则,明确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宪法确立了人民民主、平等发展原则,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规定“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宪法确立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基本原则,并在关于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条款中明确了公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权利。

中国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专门性的权利保障法律法规,平等保障全体公民,特别是少数民族、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的发展权利。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加速民族自治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建设团结、繁荣的民族自治地方,为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把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努力奋斗”。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实行男女平等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国家采取必要措施,逐步完善保障妇女权益的各项制度,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的歧视”。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国家保障老年人依法享有的权益。老年人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有享受社会服务和社会优待的权利,有参与社会发展和共享发展成果的权利”。残疾人保障法规定“残疾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

——国家发展战略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发展模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中国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坚持从基本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中国发展进步,为中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人民发展权。

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中国的国家发展战略以不断保障和实现人民的发展权为基本价值取向。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第一步,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人民生活比较富裕,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1997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上述“三步走”的第三步战略目标具体化,提出了21世纪上半叶中国新“三步走”发展战略:21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进入21世纪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2012年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执政目标,进一步提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到2020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国人民将在全面解决温饱的基础上,普遍过上比较殷实富足的生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1世纪中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上一页 1 23456...12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卓怡]
标签: 发展权   人权   平等   中国梦   习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