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教育参阅 > 正文

信息时代“工匠精神”的摇篮(2)

——北京市信息管理学校发展纪实

校企融合育人   工学一体授业

《大国工匠》节目中的八位主角,各自都有惊人的技艺: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在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还有人检测手感堪比X光般精准,令人叹服。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各自行业中的顶尖人物,靠的是数十年如一日磨砺出来的高超专业技能与经验,以及勤勤恳恳、尽职尽责的敬业美德,还有孜孜不倦、追求完美的坚定信念。广义上的所谓“工匠精神”,其实代表的正是恪尽职守,精益求精的职业道德境界。一个人若想臻至这种境界,不仅需要在职场中脚踏实地地磨练自我,还需要在学校中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校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荣获中职组“计算机检测维修与数据恢复”项目二等奖

学校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荣获中职组“计算机检测维修与数据恢复”项目二等奖

黄炎培先生说过:“办职业教育,不但着重职业知能,而且还要养成他们适于这种生活的习惯。”职业学校的校园生活不应该只有常规的课程和活动。对于学生来说,如果能在校园中就接触到真正的职场文化,以职业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那么他们日后的成长成才之路将获益匪浅。因此,北京市信息管理学校始终致力于引进社会资源,深化校企融合,引入企业文化,丰富德育内容。校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能使学生在社会、企业的真实环境中,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更为直接和深入地体验社会 、企业的要求,从而更深刻地感受到德育及思想道德素质对一个人的成长意义,自觉按照社会和企业的要求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发现、自我调整、自我磨炼、自我完善。

北京市信息管理学校的校企融合模式,并不是简单地将企业文化、职业技能教育添加到日常教学活动中,而是全方位、多角度地引进企业文化,创建职业特色突出、企业氛围浓厚的校园环境,提升德育队伍培育职业人的能力,促进学校育人与企业用人的无缝对接。

漫步于信管学校的校园中,我们在楼内的走廊中领略到许多知名企业的文化风采,这就是信管学校所建立的“企业文化长廊”。学校通过宣传与所开设专业联系紧密的知名企业的管理理念、管理规范以及行业质量标准,努力营造“管理严格、行为规范、诚信为本、用户至上、追求卓越”的氛围,使学生一走进校园,就能受到浓郁的职业环境的熏陶。学校的宿舍、图书馆、食堂等公共区域,遍布着大大小小的、根据专业实际制作的本行业国内外或本地知名企业家、劳动模范、优秀毕业生的照片、寄语;各校区依据专业的不同,在班级环境布置中也引入企业文化,教室按企业培训中心的要求布置,把企业的口号、规章制度、职业道德等张贴在墙上,以此营造企业文化氛围,特别是订单培养班的教学环境,根据订单企业的文化进行布置,实现校企“零距离”对接。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就能够感受到企业文化氛围,了解企业的规章制度,体验到学生与企业员工的双重角色,因此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迅速进入岗位角色。

信管学校的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和实践不是只局限在教室中,而是能够以工学交替的形式进行。学校依托已有实训岗位的强大优势,形成了以实训工作岗位为主的工学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组织运行过程中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礼仪礼貌、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协作精神,以及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还根据专业建设和教学实践需要建设实习工厂,与企业一起制定职业道德标准,进行岗位素养培训。学生作为职业人去参与企业生产,校内工厂按企业生产车间布置,学生按企业生产要求进行实际的动手操作。同时把学生包装成企业的“工人”,要求统一着工服、带工具包、凭胸卡进“车间”上岗,提高学生的职业人意识。

校企融合的深入落实,不仅需要良好的环境熏陶和合理的课程活动设置,还需要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来引领。为发挥骨干班主任、班主任带头人示范作用,学校结合各专业特点,定期组织班主任到企业进行调研、参观、体验,让班主任与企业实现“零距离”接触,了解企业对员工、对岗位的要求。为了加强任课教师的德育素养建设,提升任课教师育人能力,学校通过校内培训、校外实践、企业培训,逐步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渗透到课堂教学,加深老师对各家对口企业制度、文化的了解。

企业兼职德育队伍是提高学生岗位能力、提升综合职业素养的重要德育力量。学校经常安排企业兼职教师进行教育理论的学习交流与研讨,通过指导学生实训、教学培训、专题讲座、参与专业教研活动等,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和教育组织能力。企业人员还能够参与制订学校德育工作目标、工作计划、德育活动内容和德育评价体系,加入到学校德育领导机构中去,协调实习指导老师的相关工作,营造校企共同参与德育工作的氛围。聘请企业人员来校指导学生实训,让学生能及时了解企业对员工的基本素质、职业素养、操作技能等方面的要求,能按企业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便于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在校企融合、工学一体的育人模式下,北京市信息管理学校的学生无疑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上。尚在学校学习的他们,就已经能够对自己日后将要从事的行业有了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对自己理想企业的制度文化有了明确的认识,对自己需要具备的技能和素质有了合理的规划。信管学校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一个职业人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养,并在心底种下了一颗“工匠精神”的种子,在真正步入职场之后,经过磨练与努力,这颗种子一定会成长为参天大树,结出累累硕果。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李盟盟]
标签: 工匠   摇篮   精神   时代   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