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理响中国 > 正文

拥有世界一流大学是大国崛起的一个关键

 作者: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副校长 姜耀东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的目标后,国务院11月5日发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进一步明确了任务路径。这是我国在“985”、“211”工程基础上,结合当前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制定新的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规划。同一天,全国政协召开主题为“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和水平”的双周协商座谈会,来自国内多所高校的校长、院系负责人、地方政府代表和国家有关部委负责人汇聚一堂,共谋高等教育改革思路。

由于高等教育所蕴含的深刻性和复杂性,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

  大师级人才和配套政策体制是关键

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即“双一流”的战略部署,是我们实现两个百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要在世界舞台上全面崛起,核心是教育,关键是能否拥有世界一流大学。综观近代世界历史,没有任何一个大国,可以在高等教育落后的情况下能真正成为全面领先的世界强国。

世界一流大学并不只是科学、技术和教育的摇篮,而且是现代人类文化、思想最主要的源泉。世界一流大学产生的文化和科技创新思想,影响人类思想和引领社会变迁。世界一流大学聚集各方面的优秀人才,思考国家民族的未来,探索国家发展的思路。大学不仅是理论思考的基地,而且可以直接培养和提供实现这些目标的人才,使理论转化为现实。

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大国,但整体上大而不强,高校特色需要进一步彰显,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目前,我国高校的办学与经济社会发展存在脱节,高等教育发展不协调,高等教育分类管理、分类指导制度尚不健全。

  公认的世界一流大学有两个共同特点:一是拥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教授队伍,二是有一套支持教授队伍培养人才和进行尖端科学研究的政策体制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紧扣一流目标,体现世界水平。著名教育家梅贻琦先生1931年在就任清华大学校长的演说中曾经指出:大学之大,非大楼之大,乃大师之大也。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不断努力,我国的大学建设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教授队伍和科学研究也得到了极大发展,在个别学科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就。但整体教授队伍的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即使如北大、清华这样国内顶尖大学,虽然有出色的本科生,也在某些学科取得了突破并达到世界领先,但都还不是公认的世界一流大学。究其根本原因是由于我国没有一支世界一流水平的教授队伍,以及与这世界一流教授队伍相配套的政策体制。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首先汇聚一批世界公认的学术大师和学术权威,以及在各学科领域内做出开创性研究和贡献的著名学者。大师级教授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核心,是知识与创意集散地的根基。在大师人才方面应该注意本土培养和重点引进相结合,特别要引进一批在研究领域领先的世界著名大学的一流教授,让他们在国内一流大学全面发挥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领军作用。另外,大师级的教授能否发挥预期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术环境与学术氛围,取决于整个教育体制是否支持大师与英才的互动。因此,要围绕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构建现代大学先进制度体系。从组织管理的角度来看,世界一流大学是由先进的科研体制、完善的制度体系和有效的运行机制构成的具有良好治理生态的学术体

  科学合理的财政拨款与使用机制是保障

高等教育是一项成本很高的事业,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无论是引进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还是建设完备的科研设备和学术数据库,充足的经费保障是必不可少的。

要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和水平,科学合理的财政拨款机制是关键。目前,我国高校财政拨款体制主要采取“综合定额+专项补助”的模式,为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但也存在着一些与高等教育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经费分配方式相对简单粗糙,不能反映学校的实际办学成本,缺少对高校的合理分类定位、绩效评价标准和动态竞争机制,存在着高校身份固化、竞争缺失、重复交叉等问题,不利于高校办出特色和水平。二是采用“政府—高校”的单线拨款模式,缺少专业的第三方评估机构,人为影响因素大、透明度低,不利于政府对高等教育的宏观调控和高校的自主办学。为了克服这一不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了设立高等教育拨款咨询委员会,以增强经费分配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但目前时间已经过半,这项工作还没有得到落实。三是高校办学经费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拨款和学生缴纳学费,社会捐赠的比重较低。据统计,我国社会捐赠经费占全国教育经费的比例不超过3%,其中高校的社会捐赠比例不足1%,并且主要集中在少数“名校”。我国高校接受的社会捐赠占教育经费的比例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英国一般大学在7%左右,日本公立高校在15%左右)。如何积极完善财政税收政策(如商品税激励、所得税激励、遗产与赠与税等),提高企业特别是个人对大学的捐赠积极性,值得认真思考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一流大学   大国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