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典型经验 > 正文

以党建促社建 以标准求质量

——沙头街道社区治理标准化建设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以及省、市、区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有关精神,深化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我街道结合实际,以金地社区和天安社区为试验田,实施“社区治理标准化建设”项目。

一、改革背景,以区域化党建促进社区治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正式使用“社会治理”的概念,要求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坚持系统治理,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推动下,社区必将成为中国社会最重要的社会微观单元,政治建设、社会管理、社会服务、单位属性等功能社区化已成趋势。打造标准化示范社区,推动复合型治理,构建全服务模式,从而为其它社区提供“标杆”,这是政府对社区进行科学管理的依据,有利于节约管理成本、提高服务效能。

根据省、市、区关于“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治理模式”的有关精神,我街道制定了《福田区沙头街道“社区治理标准化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并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开始了社区治理创新的改革探索。该改革项目从两种视角(即行政视角和居民视角)着眼,从两大关键(即社区治理和社区服务)入手,从两个方向(即社区供给和社区需求)分析。旨在以社区治理的基本准则,全面梳理社区事务,分类完善服务清单,逐步摸清运行机制,有效整合社区资源,以此对比居民需求,查漏补缺,精准服务,培育社区自组织群,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导向,确立社区治理架构

根据改革目标,项目组确立了试点社区“党建引领,政务优化,居民自治”的基本理念,系统做好社区治理的“四轮定位”,明确社区治理的“五治并举”,达成社区治理的“六大目标”

“四轮定位”,一是厘清党委、政府与各类社会组织的功能划分以及权责边界。打破行政垄断,促进公共事业多元化、社会化和民营化,避免越位、缺位、错位、不到位状况,有效规避“政府失灵、市场失灵和志愿失灵”陷阱,推动社会转型,建立稳定社会结构。二是解决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和居民日益高涨需求之间的落差。科学划分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调配经济性公共服务与社会性公共服务比重,突出社会服务优先,将社会服务提供建立在市场机制、社会参与和政府自身变革基础之上。三是促进“单中心治理”向“同心圆治理”转型。发展好各类社会组织,实现社会自律与自治,有力支持政府各项改革,节省政府成本,分饰好“掌舵”和“划桨”角色、协同好“法治”和“共治”机制,处理好“公转”与“自转”的关系。四是建立政府、社会、个人责任与义务相平衡的公共服务机制。以“社区底盘”思维推动社会治理创新,有效调配行政、市场和社会多方面的资源,在社区层面强调制度化跨界合作,解决社会日益碎片化和原子化问题,通过合纵连横协调行动,实现社区可持续发展。

“五治并举”,一是法治。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创新社会治理,才能更好地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实现维权与维稳的统一,实现社会深刻变革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二是善治。社会治理与政府治理、市场治理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社会治理不仅需要一个好的政府,而且需要一个好的治理模式,最根本的是推动政府转型,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格局。三是自治。基层自治是实现社会民主法治的基础,基层自治制度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制度。基层自治的本质是基层群众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自己办理自己的事务,自己预算自己的事项。四是共治。共治就是共同的社会治理,这个共同体包括政府主体、市场主体和社会主体。共治的关键是整合资源、整合力量和整合利益。五是德治。德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一种价值观。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正是德之真谛。

通过开展“四轮定位”,并用“五治”作为保障,以法治化、扁平化、信息化、精细化和社群化的措施,处理好“公转”与“自转”的关系,实现“党群凝起来、居民动起来、资源用起来、行政优起来、社区活起来、治理实起来”的社区治理标准化总体目标。

三、需求导向,系统开展标准化研究

沙头街道的“社区治理标准化建设”改革项目获得了中央编译局、国家行政学院等国家级智库支持;针对试点社区的实际情况,项目小组与公众力智库团队合作,按照“重构社区、分类调查、活化组织、制定标准”四大步骤开展具体工作。

(一)重构社区。重新定位社区党委、居委会和工作站工作职责,明确各自工作内容。充分发挥社区党委在社区事务中的引领、统筹与协调作用;完善居委会内部结构,通过还权、增能,强化居委会自治功能;强调社区工作站的基础信息与城市、社会管理职能。

(二)分类调查。一是开展社区治理三大主体调查。针对社区党委、居委会、工作站的工作内容和性质的不同,我们分别设计了三套问卷,了解基层工作人员在人员队伍、工作制度与工作方法等方面的意见建议。二是开展社区居民调查。调查内容涵盖人际交往、日常生活方式、公共服务需求、公共活动参与意愿等方面。按照常住人口20%比例,共发出问卷2453份,收回问卷2427份,合格问卷2326份,合格率达95.8%。

(三)活化组织。成立“社区服务联盟”,以达到弥补社区公共服务短板、激发社区活力、实现多元共治的目的。我街道联合公众力智库团队向市内各专业社区服务机构发出邀请,目前已有广东省婚姻家庭咨询师协会、深圳读书会、星聆喜乐团等50家机构加入联盟。

(四)制定标准。通过编制清单的形式,制定《社区党建工作清单》《社区服务清单》和《社区政务清单》,共梳理社区事务141项,其中党建工作28项、居务52项、政务61项;同时,针对清单的每项内容进行详细说明,为社区工作提供“标尺”,从而使社区工作实现法制化、专业化、规范化、信息化。

四、群策群力,形成社区治理标准化体系

社区治理标准化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层次性和兼容性的特点。我们以“社区治理”为触点,形成倒逼机制,开启两个发展动力,一是政府自上而下的规划动力,二是社区自下而上的发展动力。从党委、政府的视角,通过编制“三清单”(即党建工作清单、服务清单、政务清单)来考量党务、服务和政务的畅顺情况,梳理好这“三条辫子”;通过审视居民的实际需求和参与动力,激活“四个机制”(即孵化机制、培育机制、引进机制、购买机制)来激发社会、社区和社团这“三股清泉”的活力。

经过前期的反复论证,6月初,我街道与公众力智库团队联手开展了《标准化示范社区建设体系》文件的起草工作,10月份完成初稿;经区委区政府领导和区二办、组织部、社工委、改革办、民政局等相关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结合深圳市、区党校及社会行政学院等专家评审意见,我街道对文件进行了反复打磨修订,现已定稿。该体系文件包括《来自金地社区的治理报告》、《社区党建标准化体系》、《社区居务标准化体系》、《社区政务标准化体系》及《社区服务联盟手册》。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李金芳]
标签: 质量   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