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典型经验 > 正文

构建“互联网+ 社区治理”新机制

——福保街道推动城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新探索

福田区地处深圳市中心区,辖区企业众多,流动人口密度大,利益诉求多元,城市管理任务繁重,传统管理模式遇到发展新瓶颈。为此,区委区政府围绕十八大提出的“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精神,紧扣市委市政府进一步理顺基层治理组织的架构、功能和职责要求,秉承全面建设一流国际化中心城区理念,立足区情,转变观念,率先运用大数据信息化手段探索社会治理新机制。2013年8月,启动福田区“织网工程”暨“智慧福田”建设项目,并在福保街道进行基层治理综合试点工作。经过两年多试点运行,效果明显,走出了一条新形势下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新路径。

一、头脑风暴,着力强化基层治理新理念

福保街道的基层治理创新首先从“洗脑”开始,让“互联网+基层治理”的全新思维和理念,贯穿到改革工作的方方面面。

   ——多元共治理念。大家的事大家管,政府向社会放权、向市场放权,让群众、企业、社会组织更多的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中,实现基层治理的主体多元、平台多元、服务多元。

   ——服务为重理念。从管理思维向服务思维改变,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目标都立足于服务群众、服务社会。

——法治证据理念。首先要依法行政,其次还要注意行政行为的证据化,工作留痕迹、业务留证据。

——诚信引导理念。用诚信警示各类违法行为,用诚信促进社会自律,引导居民自治。

——大数据理念。基层治理的每一项改革都必须与信息化融合推进,大数据信息是支撑基层改革的科技手段和实现路径。

二、信息驱动,着力探索基层服务新模式

(一)顶层设计,系统建立信息化多元治理工作架构。

融合法治理念、多元共治理念、大数据理念,整合基层工作力量,建立街道、社区、网格“三级融合、主体多元”的工作架构,促进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1、建立“三中心”街道工作架构,探索扁平化、信息化管理。一是设立街道行政服务中心。以方便群众办事为核心,以街道政务服务大厅(政务服务科)为载体,整合街道各科室、社区政务服务事项,进行统一集中受理,全面取消社区审批层级。二是设立街道社会治理中心。整合街道综治信访、安全生产、城管执法等业务,建立部门联动管理机制,并延伸建设各类社区治理平台,落实多元共治任务。三是设立街道管理运营中心。以数据管控、网格化运维、事件管理为核心,打造街道的信息指挥枢纽,开发“智慧福田”街道信息化工作平台(简称街道平台),负责信息管理和任务分派,通过网络工具等实时呈现和分析各网格工作状况,减少信息和任务传递层级,为扁平化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为信息化多元治理提供支撑。

2建立“五位一体”社区治理平台,拓宽多方参与渠道。一是设立社区民主议事平台。由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工作站、社会组织、社区居民等方面的代表组成,积极引导各方力量按程序对社区事务进行科学评判、民主决策。二是设立社区服务执行平台。以社区服务中心作为主平台,积极培育和引入社会组织,以项目化购买服务的方式承接社区服务事项。三是设立社区民主监督平台。以居民满意度和社情民意知晓度为评议导向,对各治理主体的履职情况、重大事项的决策执行情况等进行评议监督。四是设立社区矛盾调处平台。构建“调委会+专业律师+法律志愿者”矛盾调处新模式,设立爱心调解站点,打造“一公里”法律服务圈。五是设立社区信息网络平台。依托街道平台,设立社区信息网络平台,搭建政民互通、社区治理互联网通道。

3、建立“工作+专业”网格运行机制,深化网格管理内容。在全市统一79个基础网格基础上,整合划分33个工作网格,开展常规管理服务,另外对专业技能要求较高的内容,划分专业网格,由专业网格员开展工作,将网格化管理模式从单一信息采集扩展到安全生产、城市管理、隐患排查整治、关爱人群服务、关注人员管理等专业领域,让社会治理工作在网格落地。普通网格员除了完成信息采集、核对任务,还接受街道平台推送的社区服务任务,同时发挥网格员作为基层最末梢神经的作用,利用“随手拍”功能将发现的矛盾纠纷、问题隐患线索拍照记录,连同位置信息、事件描述发送至街道平台,由街道管理运营中心进行研判、分发,部门快速响应、处置、反馈,后续管理运营中心进行跟踪、督办,构建了一套快速发现、快速处置的源头治理工作模式。

(二)融合共享,从源头构建信息化多元治理大数据平台。

打破部门数据分割,多方汇集信息资源,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建立健全街道平台,及时收集和反映基层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

1、构建“一库两网多系统”的平台结构。“一库”即公共信息资源库,由基础信息库(人口、法人、房屋等基础信息)、业务信息库(各业务部门的业务信息)、主题信息库(矛盾纠纷、问题隐患、社会信用等事件信息)构成,涵括基层治理数据需求。“两网”即社会管理工作网和社区家园网,是大数据平台与社区居民对接的主要门户。“多系统”即满足基层治理工作需要的各类主题应用模块,包括:行政审批系统、行政执法系统、证件证照系统、微信公众平台等。

2、构建“多维多渠道”的数据采集模式。一是联通上级部门的业务系统进行采集。与省、市、区25个部门建立数据长效交换机制,搜集数据133亿条,容量相当于6.5万本汉语大辞典,并以16亿条每年的速度递增。二是通过日常工作终端信息化进行采集。街道机关人员使用街道平台处理日常工作,网格员使用移动PDA进行信息采集和业务处理,窗口人员使用高拍仪、扫描仪、读卡器等信息终端辅助办理审批业务,各项工作都实时电子化、数据化。三是实施证照档案资料电子化采集。对群众提供的各类证照资料和部门产生的文书档案等可复用材料进行电子扫描、分类归档,不断丰富证照数据库,凡是库中已有的都不需要重复提供或录入。

(三)权责明晰,依法再造信息化多元治理工作流程、工作方式。

利用大数据平台支撑,全面梳理街道、社区权责,在政府办事流程上做减法,在公共服务监管上做加法,借力法治思维、数据智能和社会力量,推动政府工作方式从管理向治理的转变。

1、以“两集中两到位”为抓手,再造方便群众的审批流程,探索转变政务审批方式。

一是“两地办”变“一地办”。依托大数据平台,在街道层级即可实现原先由社区层级承担的居民、企业基本信息真实性核查职能,避免群众在社区、街道来回跑。二是“多窗办”变“一窗办”。将计生、民政、租赁、劳保等62项业务,从分属不同窗口受理改为综合窗口统一受理;推行标准化看板工作,分类建立业务模板手册,将规定的材料清单、审核要求、审批环节等都固化在行政审批系统之中,实现工作流程的标准化、规范化。三是“纸质繁琐办”变“无纸化低碳办”。依托行政审批系统和证件证照系统,充分运用系统中已采集的有效证照档案资料,实现对全部政务服务事项免收复印件,部分事项凭身份证办理,并开通网上办理功能。四是“审核延时办”变“诚信快捷办”。在办理审批中融入诚信手段,与办事人签订诚信承诺书,事前告知其违法后果及失信行为将纳入诚信管理,在诚信的前提下,实现政务服务的快速办理,同时加强后期监管。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李金芳]
标签: 新机制   互联网   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