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在近日举行的第十三届中国企业发展高层论坛上提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关键是要解决好六个重大问题。一是要完善顶层的国有资本管理体制;二是构建有效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三是推动股权多元化,优化股权结构;四是在国企中实行双轨制的选人用人和激励管理制度;五是清理企业历史遗留问题,为企业发展松绑;六是各地改革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
设立国资委员会国资委只负责政策执行
要通过完善顶层的国有资本管理体制,强化国家所有权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促进国有资本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
现行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2003年形成的,客观地讲,这个体制的建立对于解决过去长期存在的国有资产的多头管理而又无人负责的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现行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存在两个突出问题:
第一个问题,没有形成与国有资本功能定位相适应的国有资本布局、优化调整的体制机制。
国有资本是全民的财富,理应服务于全民利益和国家战略目标,但过去的体制却缺乏这方面的体制机制设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国有资本管理上简单强调做大做强,自我循环,而服务于国家总体发展目标的功能相对不足。
第二个问题,对企业实行行政化的管理模式,而且是管人管事管资产相结合,导致企业活力不足,难以适应国内外市场形势快速变化。“比如,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的一项研究,截止到2012年,国资委共颁布过规章文件287件,通过其中255件的梳理和归纳,发现这些规章文件,与履行股东职责的,也就是所有权职责相关的仅占31%,而其余的将近70%都是与落实公共政策、党群工作或者企业内部的事相关的。”
张军扩提出,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可供选择的思路是加强国有资产政策制定的独立性,比如可以考虑设立一个由国务院领导挂帅的由国务院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的委员会,专门负责制定国家出资政策,包括国有资本布局调整和国有资本收益分配等等。而国资委则负责政策的具体执行。
他认为,这样做的好处有三点:第一,有利于从国民经济全局的角度来考虑国有资产的功能定位、投资方向和收益分配等等一系列问题。第二,有利于增强国有资本政策的权威性,从而有利于切实得到贯彻和实施。第三,有利于破除部门自我改革的困境,推动国资管理部门改革监管方式。比如,以前国资委存在的功能管理职能,党群工作职能,企业内部具体事务的审批等等,都需要逐步加以清理和管理。从顶层上,完善国有资本的管理体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