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金融 > 热点观察 > 正文

现代寺庙乱象丛生:传四大名山纷纷准备上市(3)

其实,如果不是两年前的一纸禁令,“四大名山”的旅游产业公司或许都已上市。当时,四大名山的寺院,正被地方政府和企业,资本运作得火热。2012年10月22日,国家宗教事务局联合10部委,公布了《关于处理涉及佛教寺庙、道教宫观管理有关问题的意见》,禁止“将宗教活动场所作为企业资产上市”,佛教名山上市瞬间暂停。

而为根除利用寺院非法盈利的“后台”,该通知严厉禁止党政机关与企业,以任何股份、提成的形式,联合企业挟持寺庙。“严禁党政部门参与或纵容、支持企业和个人投资经营或承包经营寺观,不得以任何方式将寺观搞‘股份制’、‘中外合资’、‘租赁承包’、‘分红提成’等”。

而“绑架”寺院非法牟利仍屡禁不止,究其原因,地方政府和景区企业的非法行为并非个别现象,而有着深层次的社会根源。

“发生这些行为的深层次原因,是当今社会中崇尚物欲、自私自利思想的主流化和制度化,归根究底是人类的精神危机和心灵危机——个人中心主义、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等不正确价值观的泛滥。”学诚法师建议,要从商业整顿、社会教育两方面同时解决,其中尤以导正社会文化为要。“要想解决寺庙商业化等问题,既要依法管理寺院,整顿不符合规定的宗教活动场所;更要弘扬正信的佛教文化,以对治目前占主流地位的以自我中心主义、贪婪自私、唯利是图为核心的物欲文化。”

而对治非法行为,更应该有法律的武器。从保护和继承传统文化的角度,学诚法师建议,有必要出台一部佛教寺庙管理单行法规,能较好兼顾到佛教戒律和清规的精神,并为科学有序管理寺院提供法律保障。

出海的寺庙

僧人跨国后,所受到跨国文化差异、商业社会冲击,影响更为典型

澳大利亚的Malcolm Hunt算是佛教一个传播者。

Malcolm在中国出家为僧前,是澳大利亚知名的心理学家。后来他在中国浙江的一个山村出家了5年,主要在寺院为在华外国人举办禅定营。2013年12月,他从杭州天目山回到澳大利亚,为了在当地成立一个修行中心。但是,在中国出家5年的他,再回到澳大利亚的商业社会时,别说成立修行中心,连吃饭都很成问题。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卓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