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寺庙,只是单纯的旅游场所。不存在任何的宗教功能,只是徒具寺庙的外表而已。这些‘准寺庙’的背后大多有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令当地宗教事务部门鞭长莫及,这也是‘准寺庙’非法经营行为不能得到有效规范的根本原因。”学诚法师说。
另外,强制性高价门票、高价香火,本身就是“假冒佛教”以营利为目的的非法行为,而一些商业机构打着寺院的名义,成立佛教慈善基金,接受信众给寺院的捐赠,同样是违法行为。学诚法师说,“各种非宗教行为主体,打着宗教的旗号,大肆捞取非法利益”。
“目前不少寺院被临近风景区包围,一些旅游单位,借佛教的牌子招揽生意,刻意混淆宗教活动场所与宗教旅游场所的区别,有意混淆旅游消费与宗教经营性消费之间的区别。使得很多香客被强制要求进行旅游消费(如门票),很多游客被强制要求进行宗教消费(如香火),这在佛教名山名刹表现得尤为突出。”学诚法师说。
他还特意教记者怎么甄别:“当今的寺庙已经形成了‘宗教活动场所’与‘宗教旅游场所’并存的格局。两者具有显著的区别,前者是由宗教部门主管,通过‘非营利性’的经营方式,满足‘信教群众’的宗教需求;后者是其他政府部门(主要是旅游部门、园林部门、文物部门)主管,通过‘营利性’的经营方式,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
被上市的寺庙
修个寺庙收门票还只是小打小闹,上市融资已是“核武级”的商业化操作了
据悉,目前四大佛教名山九华山、普陀山、峨眉山、五台山,都被地方政府及国企作为旅游开发的重点。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已在股市上市十几年,国有独资的九华山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普陀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也在积极推动控股企业上市,五台山旅游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两年前宣布暂停上市,但有传言称仍在时刻准备中。
佛教名山要进股市圈钱,寺院、僧人立即被扣上了“贪财”的帽子。
有分析认为,首先,我们要明晰四大名山上市的主体是谁,是具有公司性质的管理经营企业,而非佛教寺庙。当地为发展旅游带动经济圈起名山成立公司收取门票,最终要上市,这与佛门僧侣有何相干?
其次,当地佛教协会是否有发言权决策四大名山上市与否?显然没有。因为上市的还是经营企业,这与佛协有何相干?
最后,缘何一说四大名山上市,便会引起观者如此强烈的反应,几乎一边倒地指责佛门再无清净,僧人也成赚钱工具。这充分说明广大网友对于我国佛教现状和佛教的基本常识的不了解;再就是一些不良商人和媒体的有意为之而吸引眼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