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观察 > 经济大家谈 > 正文

闫坤:“新常态”下怎样的增速才合理(2)

——访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税研究中心副主任闫坤

核心提示: 随着我国经济步入中速运行的“新常态”,国家治理的思路需要适应“新常态”而做出战略调整。财政政策选择主要要把握几个要点:一是以经济增长“新常态”为前提;二是为长期制度建设做好铺垫;三是引领世界经济结构调整趋势。

怎样的经济增速更合理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速进入换挡期、结构调整面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特殊时期。中长期来看,实现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体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能够提供具有持续激励的经济体制和公开透明的监督机制,从而促使社会纵向流动性加快,避免出现社会阶层的固化。

记者: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赋予经济发展一个适度的增速,其意义何在?合理增速的区间为多少?哪些因素将对“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速产生影响?

闫坤:我们在测算我国经济“新常态”时期的合理增速目标时主要对我国资本存量、劳动力要素、全要素生产率三方面数据进行了相关的测算,通过生产函数的计算进而估算出在“十二五”时期,也就是2011年到2015年间,我国的平均潜在GDP增长率约为7.6%。在“十三五”时期的“新常态”下,即2016年—2020年,我国平均潜在GDP增长率将进一步下降到6.7%,但这个6.7%的数据是没有考虑其他影响得到的数据。

对“新常态”经济增速的判断还要考虑我国实际情况的影响。在政治层面上,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从十八大目标的政治层面看,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时期之后,我国GDP平均增速6.5%以上就可以完成目标。

从经济社会发展潜力来看,我国目前正处于全面建设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时期。2014年年初,我国发布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我们通过测算认为,从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看,建设新型城镇化中,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等各项需求将使得“十三五”期间,我国GDP增速保持在6.4%附近。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面临各种约束条件,比如债务压力和环境压力。综合而言,我国经济增速的“新常态”也将随着资源禀赋、环境要求、增长限制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我们认为,我国经济增长“新常态”的合理经济增速将从2014年的7.5%左右,逐步降至2016—2020年的6.0%~6.5%区间。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焦杨]
标签: 新常态   经济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