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观察 > 热点观察 > 正文

土地“数字迷局”弊端突出 确权须有更深层次配套 (2)

土地“数字迷局”弊端突出

确权相当于给农地发一本“身份证”,证上包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姓名及基本情况;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名称和编号;期限和起止日期;发包农村土地的集体经济组织名称、土地区位(坐标)、土地面积、土地用途;以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变动情况等信息。

农村土地确权,不是为了确权而确权,其目的在于盘活农村土地,推进有序流转和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解决未来“谁来种田”、“怎么种田”的问题。

对于铅山县这样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来说,农村土地是农民拥有的最珍贵的集体资产。然而,作为县农业局局长,曾广恒对自己的“家底”却心里没数。

“全县耕地面积有三个数字。”曾广恒告诉本报记者,计税面积是28.8万亩,粮食直补面积是33.4万亩,国土部门测绘面积46万多亩,到底以哪个为主也说不好。

不止铅山县存在“数字迷局”,全国耕地面积也一样。2013年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耕地最新数据为203077万亩,比原来掌握数据增加2亿亩。

一般认为,我国适宜稳定利用的耕地也就是18亿亩多,也就是常说的“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业内人士表示,国土部门一般按航拍照片图斑加实地核查得出数据,而其他统计部门的数据,是按承包面积、计税面积、当年土地增减数综合计算得来的,但这些数据分别的来源并不准,因为不是实有面积。

据本报记者了解,土地承包之初,因丈量方式简陋和土地肥瘦折算亩数而导致计税面积与实际面积不符;第二轮土地承包期间为了少缴农业税,一些农民和地方故意瞒报、少报土地面积。

“确权登记以后,重新航拍、现场实地勘测,对掌握全县耕地资源有了更充分的证据,对全国来说,为将来国家宏观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曾广恒说。

确权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盘活土地,唤起沉睡的巨量资本才是真正的目的。按照《物权法》要求进行确权登记颁证,能够赋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用益物权权能,为农民通过入股、抵押、担保和流转等形式,增加财产性收入打通渠道。

过去,农村土地和房屋囿于集体性质不能抵押,农民贷款只能走联户担保,门槛高、利率高成为最大障碍。曾广恒表示,以后农民土地有了权证,可以和城市居民的房产一样到银行融资抵押贷款。

“做好确权工作后,要有序推进经营和流转,如果土地确权工作没有做好,土地确权就会乱兵上阵。”曾广恒说,应在确权基础上推进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试点,盘活农村集体资产,让农民通过壮大集体经济增收致富。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