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 “如果要混合,一定是私营企业控股,或者至少我要相对控股。”
还有一些民营大佬也公开表达了与曹德旺类似的想法。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对媒体表示,近来见了好几个央企一把手,都是谈“混合”的。“如果要混合,一定是私营企业控股,或者至少我要相对控股。”否则,“国企控股,不等于我拿钱帮国企吗?”复兴集团董事长郭广昌今年两会期间也提出,在竞争性领域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建议国家明确民营资本在经营中占据主导地位。
毋庸讳言,民营资本对于“混改”仍存担忧。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会长庄聪生认为,“要真正让民间资本有兴趣、无顾虑、放心地参与,就要得到相应的话语权,至少要能派个董事,这是多数民企对于入股国企的基本态度。没有话语权、被动参与,会让很多民营企业有后顾之忧。”
对于民营企业对话语权的需求,作为央企老总的宋志平表示理解,“民营企业的担心不无道理。所以,这次改革并不只是要他们的钱,同时是要他们参与,借他们的机制。希望由他们更多地来掌控经营。中国建材有好很多企业,是民营企业家来做CEO,而不是原来国有企业的领导。不仅用了民营企业的钱,也用了民营企业的机制,还用了民营企业的企业家。既然愿意混合,就一定要不分你我。”
民营企业家担忧“羊入虎口”、为国企“做了嫁衣”,国有老总也并非全无顾虑。
今年两会期间的政协小组讨论中,国家电网董事长刘振亚、中国工商银行前行长杨凯生等曾对此有过一番讨论。
刘振亚说,一提混合所有制改革心里就害怕,“你拿鲁能来说,它当时是按照发改委、财政部文件要求搞职工持股改革的,后来又引进民营投资,这应该是个精明之举,后来出了问题,那不傻了么?”(编者注:鲁能集团原为国家电网的下属企业,2002年后变身为职工持股控股的企业;后经过几轮股权转让,于2006年5月完成了私有化。但因为违规持股改制等问题,2007年国资委下文,撤回此前的股权转让交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