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观察 > 区域聚焦 > 正文

矛盾的北京,将何去何从?(2)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根据新经济地理学的循环因果机制,北京和河北之间形成了极端的核心—边缘结构。北京的市场需求远大于河北,并成为它进一步吸纳产业、积累资本和创新的重要力量来源。北京还由于运输和贸易成本的节省而对产业和人口形成巨大吸引力。上述力量本身既自我加强又相互加强,形成循环因果,并同时涉及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在空间上的影响随距离增加而衰减,但在特定阶段往往随时间延续而增强。北京的首都优势促进了产业向北京集聚的循环因果的形成。

90年代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来,随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越来越多地发挥基础性作用,市场的力量又为这种差距推波助澜。因为在市场的驱使下,资本、人才、信息、原材料等稀缺资源都会流向发达的北京地区,河北中小城市不但无法从市场中受益,反而被进一步剥夺了各种资源,加剧了落后,这就是所谓“马太效应”。

新世纪以来,因为在全球城市网络形成的背景之下,新的信息技术和通讯手段的飞跃,使得北京城市发展需要的资本、人才和信息的流动与交换,不再特别依赖京津冀区域内部,如何与上海、香港等国内领先城市,以及伦敦、纽约和巴黎等全球城市互动,吸引高端的科技精英、金融人才,提升北京的全球竞争力才是北京未来城市发展的关键。北京的发展与成长逐渐与京津冀地区脱离关系,反而与沪港等主要城市或其它全球城市彼此的联系更为紧密,比如中国的京沪港金融三角正在形成。

3. 北京,节点城市与破裂城市

中国加入WTO以来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依然保持了较快速度的增长,在全球经济金融体系中的地位迅速提升。根据刚刚发布的《201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2013年,对外直接投资首次超过1000亿美元,达到1078.4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22.8%。在“走出去”战略的指引下,央企不断壮大,北京直接受益。北京目前是大陆现代服务业最发达的城市,2014年财富世界500强中,总部在北京的跨国公司已经达到52家,超过东京和巴黎,位列全球第一。北京被很多智库和学者视为崛起中的全球城市,麦肯锡、福布斯和PWC的城市报告中,北京是全球最有经济影响力的几个城市之一,成为现代经济金融体系中的重点节点城市。

在北京迅速崛起的背景之下,全国的人才和国际精英透过节点城市的资源转移,向北京集聚,使北京的发展越来越脱离京津冀地区,形成一个孤岛,也就是这个区域内部的“破裂城市”。当今全球化背景下的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将面临难以破冰的困境以及严重的挑战。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卓怡]
标签: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