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观察 > 经济大家谈 > 正文

经济学家论道新常态:变革常态化 增长目标需适当下调(2)

“新常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意味着经济进入了新的阶段,不同于过去30年,尤其是不同于过去10年高速增长的新的发展阶段。二是意味着我国处于阶段转换的变革常态之中。总之,在未来3~5年的时间,所谓的“经济新常态”可能更多的意味着“变革常态”。

在更长的时间段里,则可能倾向于用于表达不同于过去30年高速增长的中高速增长的“新均衡常态”。

在两种不同常态中,经济呈现的特点是不一样的。当处于“变革常态”时,经济真实的内在波动较大,过渡特征明显。体制的转轨,集中表现为各种割裂,呈现出各种“乱象”:经济供给与需求的割裂,经济的管理体系与运行体系的割裂,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割裂,风险收益的获得者与最重承担者的割裂(治理体系、风险管理体系和社会经济的稳定体系)等等。

基于当前存在的多种割裂,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了三个自循环系统。一个是由外贸领域、国际房地产和消费市场、外汇储备运用构成的国际经济大循环。二是由土地财政、房地产和影子银行构成的自循环。三是投资内部形成的过剩产能自循环。

李佐军:经济新常态是一个具有深意的重要表述,对于我们理解当前中国经济矛盾和问题、寻求经济新对策都有重要意义。

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应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经济增速是适度的,与潜在经济增长率相适应,具有可持续性;二是经济结构是优化的,第三产业、高附加值产业、绿色低碳产业比重稳步提高;三是经济质量是较高的,经济动力主要来自生产率提高;四是经济制度环境是有利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日益发挥决定性作用。

高储蓄支撑高投资优势

我国短期内仍能维持7%以上的经济增速,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存在由高储蓄支撑的高投资优势。传统的高增长动力尚未耗尽,支撑前30年高增长的结构转换力量,如工业化、城镇化及全球化还有一定空间。

证券时报记者:从其他经济体的发展历史来看,结束了一段时间的高速增长后,经济增速便很难维持在5%以上的水平。我国在结束高增长阶段后,还能保持7%以上的经济增速,原因何在?

范剑平:我国在2011~2020年仍然有望保持在7%~8%中高速挡位,这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投资主导型国家经济增速快于消费主导型国家是普遍规律,我国现阶段具有接近50%的高储蓄率,比其他经济体相同阶段高出10~20个百分点,既有投资能力,又有投资空间,只要将储蓄高效率地转化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巨大。

上一页 1 234567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卓怡]
标签: 经济增速   货币财政   人口红利   新常态   李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