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中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潜力依然较大。中国能源利用效率水平整体较低,通过实践节能优先,科学制定节能目标,引导各级政府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空间较大。目前,中国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是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的4-6倍。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人均GDP已经达到中上等国家收入水平,但单位GDP能耗水平仍有数倍差距。在未来相当长时期,中国持续、大幅下降单位GDP能耗的潜力和空间很大。中国钢铁、建材、化工等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10-20%,原油加工、乙烯生产、煤炭生产等单位产品能耗高出国际先进水平30%以上;建筑领域,即使采用65%的建筑节能标准,仍比同纬度德国的建筑节能标准的用能量高1/3以上;交通领域,新车燃油经济性比国际先进水平仍高20%以上。
4.中国在多个领域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节能减排技术,具有大规模推广的良好基础和挖掘节能潜力的空间。在发电领域,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厂工程建设2台国内单机容量最大、参数最高的100万千瓦国产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自主研究并实施了“零能耗脱硫”等9项世界首创技术、“超超临界机组参数和运行方式优化”等6项国内首创项目,取得18项企业新纪录和9项国家专利授权。实际运行供电煤耗仅为287克/千瓦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与此前国内最先进机组相比,两台机组每年可进一步节约燃煤16万吨以上。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额定排放浓度分别为每立方米26.6毫克、15.56毫克和39毫克,远低于国家排放标准。
在煤炭清洁利用领域,工业和区域供热的煤粉炉技术已在山西、辽宁、甘肃、山东、新疆、陕西、安徽、宁夏、吉林、黑龙江、云南、福建、河北、天津、广西等省市区推广应用1000多台,总容量达20000t/h以上。锅炉煤粉燃尽率达98%以上,锅炉热效率达到90%左右,净化后排烟含尘≤30mg/Nm3、SO2≤100mg/Nm3、NOX≤200mg/Nm3,具有较高的PM2.5脱出效果。如果将现有燃煤工业锅炉的30%(约120万蒸吨)改造为高效煤粉工业锅炉,则每年可形成节煤量约1.1亿吨,减碳约2.5亿吨,同时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约300万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约50万吨。
在居民供热领域,吸收式换热技术是一项有效回收低品位工业余热,并通过城区供热管网改造,将这部分余热应用于北方城市城区采暖的节能技术。在热源侧,充分利用各类性质的余热,把回水从15〜20℃加热到130℃;在用户侧(热力站),从循环水中提取热量,并把一次循环水冷却到15〜20℃。目前,石油化工、炼焦、非金属制品生产、黑色金属冶炼以及有色金属冶炼五大工业部门消耗了工业用能的2/3,但是热效率低,大量低品位余热(200℃以下)通过冷却塔散失等方式向环境排放。据推算,北方地区五大工业部门年排放低品位余热量可达171GJ,若能回收其中的20%,就可满足未来北方城镇采暖总需求(74亿GJ)的近50%。
在建筑领域,秦皇岛“在水一方”小区建成的全国首座“被动式-低能耗住宅”,并未采用高端节能技术,而是选择真空超厚三层玻璃窗、空气源热泵、分户式新风和高效太阳能集热板、墙体内保温隔热、密封等成熟的市场化技术,加上精细化的施工,就可在寒冷地区实现节能92%、提高室内舒适度水平、延长房屋使用寿命等效果。对于城市建设来说,在高层建筑可推广的被动式住宅可以节省大笔用于供热等市政建设成本;对于用户来说,可大幅节省暖气费、电费等大笔生活成本。
实施节能优先战略实际上是一场伟大的变革,影响思想意识、发展模式、体制机制、法律政策规范、技术创新、消费模式、行为准则等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