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经济金融 > 全球经济 > 正文

陈新:中欧经贸新聚焦(3)

欧委会的收获不仅是拿到了中方同意进行投资协定谈判的通行证,更重要的是为做实《里斯本条约》中规定的欧委会在对外投资协定方面的权能迈出了一大步。《里斯本条约》虽然规定了对外投资协定谈判的权能在欧委会,但除了FTA协定中涉及的投资谈判之外,欧委会还没有对外进行单独的投资协定谈判。因此,中欧启动投资协定谈判实际上为欧委会的这项权能提供了背书。因此,德古赫特回国之后,即刻向欧盟各成员国申请授权。欧委会通过施压中国同意谈判、进而施压成员国提供谈判授权这种来回施压的方式,做实了自己在投资协定谈判方面的权能。这应该说是欧委会在这次光伏产品争端中的又一大收获。

而至于双方达成什么样的价格承诺以及多少出口配额等等,则是纯粹技术问题。

对于中方来说,在这次光伏案中避免了欧盟对中方产品征收高额双反税,成功挽救了中国光伏产业避免全军覆没,为启动光伏产品的中国内需市场赢得宝贵的时间,这则是中方的最大收获。

在解决中欧光伏贸易争端的过程中,中国领导人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什么方面?

中欧光伏贸易争端中,李克强总理在关键时刻亲自给欧委会主席巴罗佐打电话,对中欧贸易史上最大的贸易摩擦案表达了强烈关注。这一举措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一举措传递了几个重要信号:一是,李克强总理已经在不同场合对该案表示了关注,并呼吁通过对话解决,但直接给巴罗佐打电话,亲自表达严重关切,这说明中方在做最后的外交努力。二是,中欧之间既然存在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那有什么事情不能通过对话解决,非得要到贸易战的地步?!如果贸易战开打,那这种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基本上宣告终结。三是,中方实际上是在验证,中欧关系是欧委会主席在主导,还是贸易委员在主导。

近来,欧委会在对华贸易方面动作频繁,严重损害了双方的互信。而中欧关系则不仅仅是贸易关系。如果中欧双方领导人不能主动干预,而是听任贸易摩擦像自由落体般加速、放大,中欧关系必将遭受重大挫折。从欧委会随后公布的方案来看,李总理的电话起到了效果,为谈判提供了两个月的缓冲期,这应该讲,领导人的直接干预功不可没。

今后中欧贸易争端还会经常性地发生,可否有特效药解决争端?

中欧光伏争端,确实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启示。第一,中欧经贸关系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李总理的最后努力确实起到了关键作用,但如果以后贸易摩擦都需要总理亲自过问,这一方面是不可能,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中欧经贸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

经贸关系构成了中欧关系的基石,有人认为,经贸关系占据了中欧关系的80%-90%的比重。而在机制层面,这一关系则没有体现出相应的分量。中欧之间于2007年启动经贸高层对话,但到2010年举办了第三届经贸高层对话之后,再没有下文。相比之下,中欧2010年启动高层战略对话,到2012年已连续举办三届。中国新领导3月就任后,欧盟外交与安全高级政策代表阿什顿4月就来华访问,并且探讨防务合作。欧盟自身外交、安全以及防务领域是否确有共同政策,大家心知肚明。而中欧之间每天的贸易量超过15亿美元,但中欧经贸之间在2010年之后只有历年来留下的中欧经贸混委会这一沟通平台,双方轮流举办,每年一次。但中欧经贸关系远非贸易关系,混委会是否能够承受占据中欧关系80%-90%的经贸关系之重?因此,中欧之间需要更高级别和更有效的沟通机制。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