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经济金融 > 全球经济 > 正文

陈新:中欧经贸新聚焦(2)

从近一两年欧盟对华贸易防御动作来看:

一是大案突起,涉案金额不断攀高,前两年的中欧数据卡争端,涉案金额已经高达6亿美元,而最近的光伏产品贸易争端涉案金额高达200多亿美元,一个案件就占到中国对欧出口的7%。

二是贸易摩擦所涉及的产品从传统的纺织品、钢铁产品等低端产品向通讯、电子、新能源等高技术含量产品扩展。

三是双反齐上,以往的欧盟对华贸易救济手段是反倾销调查,现在基本上是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一起进行,必要时还进行三反,采取特保措施。

四是欧委会计划主动发起贸易救济调查,改变以往由企业提起申诉、欧委会立案调查的方式,变成磨刀霍霍,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比如说,只要是欧委会他自身认为有可能中国输欧产品存在倾销或补贴行为,他就可以随时立案调查,不用等待企业来申诉,因为他凭空臆想,认定企业因担心在中国市场的业务受到冲击而不敢提起相关申请。

因此,欧委会在中欧企业之间的贸易纠纷中已经按捺不住,从后台赤裸裸地跳到了前台,直接干预,这为中欧贸易摩擦增添了政治色彩。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那中国政府对中欧贸易摩擦就更不能熟视无睹,不能任凭他欧委会随心所欲了。

中欧光伏贸易争端的解决,谁的让步更大?

两全其美是不可能的,皆大欢喜则过于戏剧性。用“各有所得”这个词来评价暂告一段落的中欧光伏贸易争端可能更确切一些。

应该讲,光伏贸易争端从一开始欧委会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近几年,中欧贸易摩擦愈演愈烈,欧委会甚至不顾“自由贸易倡导者”的脸面,直接跳到前台,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欧委会认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从全球贸易中获得了很大的收益,而与此同时,中国市场的开放则没有达到欧美国家的期待值,因此,欧盟对中国的出口因市场准入问题受到了阻碍。而欧洲受欧债危机的拖累,内需不足,出口更是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依托。拿2012年的数据来看,欧盟作为全球第一大贸易体,整体对区外贸易是顺差,欧盟对主要贸易伙伴都是两位数以上的出口增长,而对中国的出口则增长了7%,而中方的数据则显示从欧盟的进口几乎是零增长,相比之下,中国作为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同时又是第一大进口来源地,欧盟对中国的出口显得增长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欧盟没有太多的办法来让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只能是通过不断垒高贸易壁垒来压中国。但以往的贸易摩擦案件的金额都不足以压中国坐下来跟欧盟谈,因此欧洲公司递交的光伏产品倾销申诉给欧委会带来了一线希望。由于光伏产品的涉案金额过大,欧委会认为,通过该案件足以使中国政府来跟欧盟谈市场准入事情。

因此,我们看见,在欧委会对光伏产品立案调查之后,中方一再发出谈判解决的信号,但欧委会一直置之不理。甚至中方向欧委会递交了“价格承诺、出口约束”的方案,欧委会以程序为由,直接打回了中方的方案。后来中欧双方在北京召开了混委会,混委会最大的成果就是中方同意尽早启动“中欧投资协定”谈判。而该协定的内容则远远超出普通的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的框架,核心内容是市场准入,服务业开放,知识产权保护等中欧之间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2012年2月中欧领导人会晤的声明中提及了中欧将继续投资协定谈判,但此后一直没有进展。在近1年半之后中欧双方同意启动投资协定谈判,无疑这是欧委会在中欧光伏产品贸易争端中的最大收获。中方在布鲁塞尔再次递交同样的“价格承诺、出口约束”方案时,欧委会同意进行谈判,既然“围魏救赵”的意图已经达到,一切皆顺理成章。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