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学术前沿 > 核心期刊 > 论点摘录 > 正文

高校社科学报功能异化值得关注

高校社科学报是高校主办,刊登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论文的高层次学术理论刊物。它以学术生产和传播为服务对象,应传播先进学术研究成果并引导学术研究朝健康科学方向发展。然而,近几年来一些高校社科学报在履行其学术功能的过程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异化。

转引率成了办刊的指挥棒

有些学报为了争取在期刊评价中获得较高位次,如进入核心期刊系列或在核心期刊排名中位居前茅,一味追求期刊发文被转载量(率)和期刊发文被引用量(率)的提升;或者仅仅为满足某些作者追逐学术地位,或评奖、评职称、搞课题的需要,降低甚至忽视文章的学术水平;更有甚者,学报被利用作为一种产业来经营。这些异化现象的共同点是,学报的学术功能异化为学术之外的功能,学报的学术性正在被侵蚀。

目前国内从事期刊评价的主要有6家。学术刊物最关注的是北京大学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和南京大学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以及各类学术期刊的文摘报刊。而期刊发文被转载量(率)、被引用量(率)是期刊评价机构使用的主要评价指标。期刊发文被转载量(率)和被引用量(率)因此成为许多学报关注的焦点和追求的目标,学报在选择学术论文刊登的过程中受到期刊发文被转载量(率)、被引用量(率)的极大影响。

首先,对学术论文选题的影响。学术论文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即其选题重要性程度如何,是不是当前社会和学术界的焦点和热点,是文章能否获得发表的重要考察指标。一些针对新兴、生冷,边缘、研究面窄的更小众的选题,即使文章学术质量较高,也可能没有发表的机会。反映在学报的栏目设置上,不容易转载的学科基本不予设置栏目或只给予很少的版面。

其次,对学术论文作者的选择。最为典型的特征是“名人效应“和“扶强不扶弱”。对待“名人”的稿件来者不拒。对于职称较低、没有名气或年轻作者的文章,评价标准严过“名人”甚至不予评价。这种“身份”的鉴别也包括作者所属的单位,来自名气更大的学校或科研机构比较占优势。

最后,转引率对作者的要求。有的学报要求作者的引用文献中引用该学报曾经发表过的文章,甚至有数量的要求。为避免刊物自引率过高而引起诟病的可能,于是几家学报事先约定好,互相转引,以提高他引率。

一些学报把刊登论文当做创收手段也令人堪忧。如采取增加期刊版面的方法,版面费越收越高,但文章质量和期刊质量却越来越差。有的学报利用作者急切发表论文的心理,狮子大张口,不论稿件学术质量如何,大收版面费。还有的学报被人利用作为一种产业来经营,将学报的增刊、专栏等版面高价卖出而获取不正当赢利。

学术评价标准发生扭曲

近几年,最让学者们诟病的是当代学术评价制度的失当。很多高校和科研单位以论文的数量多寡作为单位和个人学术评价的一个重要标准,并不惜财力、物力鼓励学校教师和科研人员以及在读研究生在核心期刊、权威期刊发表文章。简单地说,一位学者学术水平的高低与发表多少文章以及在什么样刊物上发表文章密切相关。

在当今大学,学者们凭借自己的学术声望,可以获得一定的行政权力;而掌握着行政权力的官员,也可以通过自己掌握的权力和各种资源,靠获取学术声望来稳定并提升自己拥有的行政权力。这两者的有机互动,使得学术研究在学者和行政官员的眼中都具有了极高的物化价值。而这些价值正是通过“以量定质”和“以刊定文”为特征的学术评级和人才评价制度实现的。透过学术评价制度认定学者学术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学者小到评职称、拿课题、评各种奖项等,大到对行政权力的掌握。学术一旦和金钱、地位、权力联系起来,就变了味,失去其本质的特征。对学术追求的乐趣也从对真理探寻的幸福感转变成对课题经费、学术权力、学术资源、官位高低等的追求。

评价制度的指挥棒指导着学者们“多出活”、“快出活”,在这样的学术生产和评价环境中,学术刊物不知不觉中沦落成学者们发表文章追逐社会地位(包括学术地位和行政职位)、改善生活状况的工具。在这种沦落中,各种各样的学报,尤其是那些进入所谓的核心期刊和某些数据库的学报,在作者的眼里被附加了学术之外的功能。而对于学报而言,这种功能增加了它的吸引力。另外,目前学术刊物的审批制度相当严格,几乎不再批准新的刊号,学术论文数量激增和学术刊物数量的相对稳定形成了学术资源人为的短缺,有的学报正是利用这种供需矛盾实现不当利益。这种发展趋势大大抑制和扭曲了学报学术功能的发挥。“以量定质”的学术评价方式催生出大量的“学术泡沫”、“学术垃圾”,甚至催生论文代写公司。

唯核心期刊论的学术评价制度更是深刻地影响着学报的前途与命运。核心期刊在学术评价中的至尊地位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得学报以争取进入核心期刊或是在核心期刊排行榜上位列前茅成为办刊的宗旨。刊物考虑更多的不是发文的学术质量,而是期刊发文的转引率和转载率。

学术评价制度及与之配套的期刊评价制度构成了当前学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决定因素,简单化和过度量化是学报学术功能发生异化的制度原因。

坚守学术操守是防止学报功能异化的根本

从学报内部看,以人为行动主体的学报本身在面对各种诱惑时,没有坚守学术操守,是学报功能异化的根本。学报主体能动性的发挥有利于抵制来自制度层面的缺陷。事实上,正是学报自身放弃了对学术性的坚守,才给予了那些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做法以可乘之机,弱化了作为学术刊物应该发挥的功能和社会职责,这样的功能异化不仅伤害到学报自身,更伤害到学术研究和学术发展。追求转引率和转载率,甚至追求进入核心期刊,本无可非议,但这样的追求应该以提高刊物的学术性为根本手段和目的。学术性的萎缩,最终只能使追求转引率和转载率由手段异化成目的,使学报发展误入歧途。

学报的存在应满足于学术生产和传播的需求,进而引领学术健康发展。学报在多大程度上推动学术进步,是决定其发展空间大小的根本。失去学术性,学报将不成其为学术刊物。只有作者而没有读者的学术刊物,谈不上学术传播力,更谈不上学术影响力;没有学术影响力,引导学术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更无从谈起。

学报坚守自身操守,首先意味着要坚守学术性,倡导学术正气,端正学术风范。对于学术垃圾、学术不端行为等,应进行坚决抵制,扮演把关者的角色。而学报办刊人在履行上述职责中责无旁贷。

(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责任编辑:武洁]
标签: 学报   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