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经济金融 > 环保 > 正文

中国五大区域已完成战略环评 覆盖111万平方公里(3)

开展战略环评仍存五大不足

2010年,新疆乌鲁木齐附近的艾维尔沟煤矿进行了针对规划的战略环评,任景明参加了报告评审会。

环评报告书很厚,但任景明认为,报告并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艾维尔沟里的水主要来自冰川融水,整个煤矿坐落于艾维尔沟附近的地下,矿井距离天然冰川最近处只有两公里,煤炭开发有可能将艾维尔沟里的水全部疏干,让下游无法滋养,影响生态稳定,另外矿区配套有电厂和水泥厂,其生产活动会提高局地温度和增加冰川表面降尘,极可能导致冰川加速融化。

以艾维尔沟为例,任景明表示,由于现在从事战略环评的人员大多出身于项目环评,缺乏与战略环评相匹配的区域、流域生态系统的知识基础,对现在和将来、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影响的思考也不够,战略环评的深度和成效都有限。反思现在开展战略环评的难点与不足,任景明分析了相关的原因:

第一,研究和实践主要是环保系统的单个部门指导,一些科研院所也是从环境学科或环境工程的单个学科领域出发做研究,与战略环评“要跟决策融为一体”的要求有差距。

第二,战略环评仍属“被动式”的事后评价。比如做中部地区战略环评时,按道理,规划出来之前是要做环评的,有关省份会说,“我们中部发展规划国家都批了,你们还做什么环评呢?”环保部只能在规划执行过程中提出一些建议,这让战略环评变成决策后评价。

第三,战略环评过于依赖当前项目环评的框架和技术方法,仍然基于常规的环境要素,缺乏充分融合区域发展与保护目标的原则框架,与整体性要求不匹配,难以适应战略环评的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要求,对不确定性因素也考虑不周。

第四,在国家和地方层面,事实上有大量应开展战略环评的规划没有开展。一些政策如家电下乡、鼓励发展汽车产业,乃至正在进行的城镇化发展战略,都需要从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角度做战略环评。

第五,公众对战略环评的认识不够。单个的项目环评直接影响到利益相关方,如果公众看到自己附近的工程项目排污超标了肯定会反对。但由于战略环评更为宏观,大家感觉不到与自己利益攸关,因此参与程度很低。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