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聚焦 > 典型经验 > 正文

沥林镇: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乡村全面振兴

近年来,广东省惠州市仲恺高新区沥林镇党委紧紧围绕“南北战略、中部振兴”发展定位,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领导班子成员分工负责的工作专班,全面落实片区负责制,探索出一条以高质量发展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有效路径。地区生产总值实现持续较快增长,从2021年的46.78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75.86亿元,2025年前三季度达58.31亿元,同比增长8.5%。

沥林镇总面积48.29平方公里,下辖10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总人口8.36万人。该镇发展实力持续增强,2023年至2025年连续三年入围“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和“全国镇域经济500强”;2023年至2024年连续入选“中国镇域高质量发展500强”及“全国镇域投资竞争力500强”榜单,成为“四榜题名”的实力强镇。

深化生态文明建设 提升乡村宜居水平

沥林镇坚持高标准规划引领,以美丽圩镇建设、“美丽庭院”创建、乡村绿化提升等为抓手,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生态保障。

打造示范街区,提升镇域风貌。沥林镇与央企中交四航局合作,系统推进示范主街、入口通道、房屋外立面等关键节点的改造提升,显著改善了圩镇整体风貌、功能品质和安全水平。其中,重点打造的埔仔路示范主街项目,总投资约1580万元,巧妙融入莫家拳与沥林碌鹅两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创新塑造“功夫鹅”特色文化标识;对90栋房屋外立面进行统一美化,规范商铺店招,优化人行道、非机动车道6080平方米,新增停车位150个、路灯56盏及绿化空间600平方米,利用电箱冲孔板、道路指引牌打造“微景观”,实现基础设施与美学设计融合;同步推进“三线”下地、垃圾分类和违建清理,有效实现了街区环境从“杂乱”到“整洁有序”的转变。

1

创建美丽庭院,激发内生动力。以“美丽庭院”创建为载体,通过示范引领和多元参与,推动乡村环境持续改善,形成“村村有特色、户户有亮点”的美丽家园。企岭村、泮沥村、君子营村等结合实际,探索“网格+积分”、“卫生先进户”评比、“季度即时兑+年度荣誉兑”双轨激励等机制,引导村民主动参与环境整治和庭院建设。2024年,君子营村获评惠州市“美丽庭院村”。

构建绿化景观带,优化生态空间。围绕村口、道路、边角地、庭院、公园、桥下空间六大板块进行提质升级,串联5个村庄,建成以三角梅花海为特色的乡村绿化景观带。景观带内的君子营路于2024年被评为惠州市“十大最美农村路”。

推动农文旅融合 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沥林镇党委紧扣“产业振兴”核心,深入挖掘地域特色资源和非遗文化价值,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逐步形成“农业铸基、文化赋能、旅游带动”的产业发展格局,有效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增收。

创新经营机制,发展农村经济。引导各村组建市场化运营的“强村公司”,推动村集体向农业市场化转型。埔心村搭建农产品销售平台,销售花生油超40万元;埔仔村通过公司渠道销售丝苗米32万元;4个行政村通过“统购统销”整合荔枝资源,销售额达38万元。通过盘活集体土地资源,建立乡村产业项目库,推动首批7个项目落地,预计为村集体增收243万元,提供就业岗位240个。君子营村光储充充电站、紫芸里·天空营地、企岭村蓝莓采摘园已投入运营,总投资1亿元的佳本度假村项目正加快推进。

做强特色农业,拓展内外市场。泮沥村成立红头葱种植专业合作社,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并成功开拓新加坡市场。2025年种植面积扩大至320亩,预计产值达1300万元。针对荔枝产业特点,线上线下同步发力拓宽销路:线下设立交易市场、借助展会平台、在高速服务区设点助农;线上开展直播带货、依托邮政网络、推广“将军绿”品牌、发展深加工产业。2025年,全镇荔枝产业收入超5000万元,直接惠及农户1000余户。

活化非遗文化,培育特色产业。注重沥林碌鹅非遗技艺的传承与产业化开发,通过举办高标准碌鹅节、开展烹饪竞技、创新“千人碌鹅宴”和慈善拍卖等活动,有效提升文化影响力和消费带动力。2024年碌鹅节当日消费突破百万元,年均吸引游客约10万人次;同时,拍卖金奖碌鹅所得9万元全部捐入沥林教育发展基金,推动“文化展示+消费促进+公益帮扶”有机结合。文化活动的开展既显著提升沥林非遗的知名度,更有效带动周边配套产业客流增长、收入提升,形成文化与经济互促的良性循环。

2

依托生态本底,发展乡村旅游。沥林镇生态资源丰富,南邻东莞银瓶山,北接潼湖国家湿地公园,镇内拥有森林公园、水库群等优质资源。2025年,镇党委以建设“荔林古韵·鹅乡新象”美丽乡村走廊为契机,整合南部村庄资源,推进总投资4.95亿元、长12.6公里的走廊建设,融合“生态+文旅+产业”实施32个项目。引入的产业项目可提供就业岗位超320个,预计每年为村集体增收300余万元。同时,积极挖掘利用企岭村、泮沥村的红色资源,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此外,探索“文旅+私房菜”模式,发展民宿和庭院经济,年接待游客约1.3万人次,收入约200万元,带动村民就近创业就业。

深化创新驱动 促进工业提质增效

沥林镇坚定实施“工业强镇”战略,北部英山片区依托广东(仲恺)人工智能产业园的区位优势,着力打造连片“工业发展带”。

强化产业集聚,构建现代化体系。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与艾杰旭、安姆科、瑞捷等企业紧密联动,打造中集、松海等4个重点产业平台,形成以电子信息产业为核心的“龙头领航、平台承载、配套集聚”现代化产业体系。目前已成功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315家,形成产业链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

培育企业梯队,推动转型升级。全镇现有规上工业企业219家,重点筛选培育30家潜力企业,同时淘汰高耗低效污染企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2024年以来,累计走访企业6320家次,对接144家融资需求企业,切实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

精准招商引资,增强发展后劲。镇党委主动担当招商引资责任,镇领导班子带头,聚焦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城市,开展精准招商30余次。截至目前,已推动7个重点项目通过区级审议,总投资额5.305亿元,预计年产值11.36亿元,为镇域产业升级与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

提升治理效能筑牢平安和谐根基

沥林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主动作为、靠前服务,认真落实各项惠民政策,扎实做好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工作。

创新治理机制,化解基层矛盾。探索建立“镇+村(社区)+公安+职能部门/社会力量”的“3+N”矛盾纠纷调处机制,落实“一村(居)一警”制度,确保矛盾当天解决、事后专人跟进。今年以来,通过该机制处理各类纠纷433宗,开展排查300余次。

强化治安管控,提升安全水平。在英山片区企业集聚园区增设警务室,将出警时间从30分钟缩短至5分钟,应急响应效率显著提升,片区发案率有效降低。因社会治理成效显著,沥林镇获评“广东省信访工作示范乡镇”。

沥林镇以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在高质量发展的乡村全面振兴道路上稳步前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中共广东省惠州市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沥林镇委员会)

[责任编辑:李玮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