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一线调研 > 正文

【理响中国·一线探新】党建赋能“微”治理 老旧小区“焕”新颜

——南通市崇川区老旧小区治理实践观察

大江之尾、海之端,江苏南通,这座被誉为“江海明珠”的文化名城,历久弥新。寺街、西南营等历史街区,青苔掩映、墙影斑驳,河边石板道道痕迹,诉说着这座城的钟灵毓秀与深厚底蕴。

2020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南通考察,点赞南通“好通”、沧桑巨变、生活幸福。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化作“巨变实景”,在崇川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创新实践如火如荼,一条条卓有成效的治理路径正徐徐铺展,绘就城市更新新画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旧小区改造是城市更新的一个重点,也是一项民生工程,既要保留历史记忆和特色风貌,又要解决居民关切的实际问题。要总结推广这方面的成功经验,更好惠及广大社区居民。”

老旧小区改造,是城市更新的重要篇章。如何巩固改造成果,写好“后半篇文章”,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课题。

党建引领——破解失管脱管困局,汇聚治理合力

崇川区,作为南通市的主城区,人口密集,老旧小区改造任务繁重。放眼全国,不少老旧小区长期面临“物业公司不愿管、业委会管不了、政府托底管不起”的困境,失管、脱管问题严重,制约居民生活质量与社区发展。

从“失管脱管”到“齐抓共管”,崇川区积极探索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新模式,组建公益性物业服务实体——物业服务社。通过“党建引领、公益为民、治理融合、专业外包”的方式,推动老旧小区物业管理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多方合力破解失管、脱管难题,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南川园社区是这一创新模式的生动案例。社区党委定期召集物业项目、业委会、居民群众召开“四方”联席会议,共商共议小区事务。崇川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张明星介绍,崇川区将打造物业服务社作为“完整社区”建设的重要一环,推动全面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南川园社区也作为南通市唯一试点,入选国家“完整社区”建设名单。

截图20251117091049

南川园片区老旧小区改造全景

从“站在旁边看”到“跟着一起干”,党组织带领、党员带动,激发居民对小区事务的关切热情。老旧小区治理,从政府“一头热”向大家“劲往一处使”转变。居民提想法、支部讲政策、律师普法律、老干部出主意、社交达人说情理、共建单位链资源……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一名网格员感慨道:“党建引领,让资源从‘散点’汇聚成‘矩阵’。过去无人问津的‘老破小’,如今成了居民交口称赞的‘幸福家’。”

北郭东村小区建于2000年,在小区所属的乐邻网格探索“党建+志愿服务”的“类物业”治理模式。46名党员群众主动担任“红管家”,义务为居民提供环境整治、应急救助、邻里帮扶等服务,引领居民自筹资金安装自动门禁、车闸系统、视频监控,打造沿河花墙景观带。选优配强网格党支部书记,发挥“一个人带动一群人”效应,持续提升党员骨干在小区治理中的影响力、组织力和号召力。

“改造竣工之日,就是物业管理进驻之时。”崇川区委书记胡拥军反复强调。老旧小区治理千头万绪,基层党支部作为“一线指挥部”,把改造与长效治理任务一体谋划,深入研判基层“急难愁盼”,找准治理难点堵点,以破解瓶颈带动整体跃升。

人民城市——以“绣花”治理精度托起居民幸福温度

“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指引我们牢牢把握人民城市的根本属性和价值追求,推动城市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老旧小区治理,人民群众既是参与者、见证者,又是获得者、受益者。崭新的墙面、宽敞的道路、新添的绿植、适老化座椅……居民们在新改造的小区里悠然漫步,在议事亭畅谈家常。用行动表态、拿效果说话,这是赢得居民认可和支持的最直接办法。

正午时分,易家桥社区食堂里热闹非凡。老人、快递小哥纷纷在此就餐。“点上一荤一素,吃得舒舒服服,才花10多块钱,比在家自己做饭还划算。”刚吃完饭的刘阿姨笑着说道,随后便前往健身步道遛弯去了。健身、娱乐、康养、吃饭,这些需求在家门口就能一站式满足。社区软环境的提升,赢得居民广泛赞誉。

截图20251117091058

社区食堂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原副院长刘靖北认为:“崇川区社区治理真正践行了总书记提出的人民城市理念,从人民群众的朴素愿望中找到工作着力点,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崇川区龙湖佳苑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徐小燕,将党建“家”理念与传统“家”文化深度融合,创新探索符合拆迁安置社区实际的基层治理新路径。她团结带领党员群众“同为家人、共担家责”,让搬迁群众凝聚党旗下、生活幸福里,形成“家人治家”工作法。

治理成果看得见、摸得着。崇川区各社区普遍建立收支公示制度,确保治理资金透明使用。南川园社区通过停车费、广告费等实现公共收益8万元,易家桥社区“潮汐式停车”年增收5万元,均用于反哺居民服务,形成良性循环。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于显洋教授认为:“老旧小区治理没有捷径,唯有以清晰思路定方向,以务实干部强执行,以居民同心聚合力,才能让‘老房子’里的居民过上‘新生活’。江风浩荡,濠河悠悠,这座城市的治理温度与烟火质感,值得细细品味与借鉴。”

长效治理——老旧小区可持续治理的“崇川答案”

2025年7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明确“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六方面内涵,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大力实施城市更新,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未来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指明方向。

将治理触角精准延伸至“最后一米”。崇川各社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创新推出多样化治理模式和长效机制。南川园社区建立完善的“需求收集—方案共商—过程监督—效果评估”闭环机制。针对电动车充电难题,社区通过党群议事会广泛征求居民意见,最终确定建设10个智能充电棚的方案。物业监管组全程监督施工过程,验收后交由志愿服务组精心维护。

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城市金融部主任魏劭琨在调研中感受到,崇川老旧小区治理获得居民高度认可,居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崇川区在治理过程中注重科学规划和合理管理,确保治理工作的可持续性。

易家桥贰号院改造后,打造网格党支部、小区物管会、物业公司一体化服务站,探索“1250”网格党建工作法。即以网格党支部为核心,通过议事及服务两项机制,实现“50”目标:资源共享零障碍、民情民意零盲区、便民服务零缺失、网格活动零距离、纠纷调解零抱怨。

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北郭社区大力推行“党员首议制”,通过线上交流群和线下协商议事室,收集小区垃圾处理、杂物堆积、车辆违规停放等问题。由党员牵头每月定期召开两次居民议事会,通过“清单式梳理、点单式对接、责任式落实”三项机制,促进居民有序参与小区事务,凝聚各方齐抓共管的合力。

截图20251117091114

党群议事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总规划师张菁表示,崇川的经验做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有必要进一步总结提炼,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

“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在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强调:“我们要一起努力,不断提升社会建设和治理水平,持续营造和谐包容的氛围,把老百姓身边的大事小情解决好,让大家笑容更多、心里更暖。”

同江海奔流,与时代同行。从隔江相望终到跨江融合,南通正全面融入上海、苏南半小时都市圈,打造深层次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标杆城市。

站在城市更新的新起点,崇川区的探索有力证明:只要坚持党建引领、人民至上、长效治理,就能让“老破小”焕发新生机,让城市治理更有温度、更具智慧。正如居民张大爷所言:“现在的小区,路平了、灯亮了、心齐了,这才是我们想要的幸福生活!”

江海明珠绘新卷,党建领航启新篇。古今交融、南北贯通、中外交汇,淬炼出南通坚韧不拔的气质、崇文厚德的气韵。南通崇川区,正以党建为引领,全力推进老旧小区治理工作,在时代浪潮中书写着城市“沧桑巨变”的生动篇章。

(执笔:赵橙涔)

[责任编辑:王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