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辽宁省铁岭县把乡镇党校建设作为强化基层党建、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工程。通过统筹指导和资源倾斜,推动各乡镇党校高标准建设、高效能运行、高质量发展,为培育基层骨干、引领乡村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县级统筹“主引擎”,立柱架梁。铁岭县委高度重视乡镇党校建设,将其纳入基层党建总体布局,在县级层面加强标准引领,鼓励各乡镇对标“七有”标准,在组织机构、场地设施、师资队伍、培训计划、教学活动、管理制度、经费保障等方面持续发力。在县委统筹指导下,镇西堡镇把党校建设作为“书记领航”项目,科学选址打造多功能教室与实训基地,构建“强党性、兴产业、美乡村”三类精品教学点矩阵,已开展培训12期,覆盖机关党员、村“两委”干部及后备干部、“两企三新”党员等552人。蔡牛镇党校严格对标“七有”要求,投资100余万元建成10亩综合实训基地,配备民俗展馆、农机展区、培训室等功能区,可保障100人就餐、60人住宿,并构建“专兼结合”师资队伍与闭环管理机制。熊官屯镇构建“1所乡镇党校+13个村教学点+2个现场教学点”纵向架构,实现党员教育全覆盖。
聚焦需求“金名片”,精准破题。在县级“一校一品”思路引导下,各乡镇党校围绕主导产业、资源禀赋和发展需求,打造特色鲜明、功能聚合的实践平台。腰堡镇围绕全县非遗传承与文旅融合发展,创新“支部引领、夜校教学、村民参与、产业转化”模式,把党校课堂设在汤牛堡子村知青文化园,深度结合木刻版画非遗资源推出特色课程,实现红色文化传承与非遗产业双向赋能。蔡牛镇党校紧扣县域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突出“产业融合”,整合玉米产业联合党委资源,打造“一堂多能”阵地,把黑土地保护、品种改良等核心技术纳入课程,构建“理论授课+实操训练+成果转化”培育链条。目前已开展专题党课、能力提升班12期,覆盖党员干部1000余人次,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0.8万亩,辐射带动周边5个村发展玉米产业,培育致富带头人10名。
创新机制“活水源”,激发潜能。铁岭县引导乡镇党校在办学机制和教学模式上积极探索,用机制创新激发活力,用模式优化提升实效。横道河子镇党校探索构建“1+2”网格化教学体系,整合区域教学资源,推行“统一授课”与“点单式授课”相结合,既保证理论政策统一传达,又满足不同群体个性化需求,实现精准施教。李千户镇党校在县级非遗赋能产业政策指引下,创新“靶向教学、实践转化、人才孵化”三维做法,开设“非遗技艺+产业经营”双轨课程,累计开展“非遗产业党建课”12期,覆盖党员300余人次;搭建“田间课堂+赛事平台”实践载体,组织党员学员参与“非遗技艺实操实训”4期,实施“党员传承人”孵化计划,已培育6名“党员非遗带头人”。带头人李军牵头成立家庭工坊,盘活村内闲置土地,带动村集体年均增收1万元,形成党校育才、党员带富、产业升级的良性互动。(中共铁岭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