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服务群众的 “最前沿阵地”,每一项工作的推进、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实”字托底、“干”字为先。担当实干是破解基层发展难题、激发基层活力的关键,更是贯穿干部成长、人才建设、基层治理、决策优化全过程的主要脉络。
破解基层发展“堵点”,要把群众需求当作“指南针”。基层工作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政策制定前的调研走访、工作推进中的动态调整,都应主动倾听群众呼声,让决策更接地气、服务更合民心。乡村全面振兴中,与其“拍脑袋”搞产业,不如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村民擅长领域与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乡村旅游,让群众真正成为基层发展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激发基层队伍“活力”,要把实践锻炼当作“磨刀石”。实践出真知,青年干部需主动走出“办公室”,走进“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在处理矛盾纠纷、推动项目落地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同时要用好考核 “指挥棒”,将“实干实绩”作为评价干部的重要标准,让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舞台、有奔头,营造“比学赶超、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夯实基层发展“根基”,要把创新思维当作“金钥匙”。面对基层治理中的新问题、新挑战,墨守成规只会“事倍功半”,创新突破才能 “事半功倍”。有的社区利用“互联网 +” 搭建智慧服务平台,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办理社保、咨询政策;有的乡镇探索“党建 + 合作社”模式,带动村民抱团发展、增收致富。这些创新实践,既提升基层工作效率,也让基层发展更具生命力。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基层发展没有捷径可走,唯有脚踏实地、担当实干,才能在这片沃土上收获累累硕果。青年干部、基层工作者及每一位参与基层建设的人,都应拿出“有我”的姿态、“亮剑”的勇气、“创新”的智慧,把每一项工作做细做实,把每一件实事办在群众心坎上,让担当实干蔚然成风,共同绘就基层发展的美好新图景。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城厢街道 郭琛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