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是群众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也是城市基层治理的微观单元。四川宜宾三江新区的凯旋城小区,作为全省100个依法治理“试点小区”之一,持续探索治理新路。
“现在小区内有40只‘眼睛’盯着,高空抛物已得到有效遏制。”凯旋城项目负责人文晓琴所说的“眼睛”是此前针对高空抛物问题设置的40个摄像头。她介绍道,小区曾发生过高空扔弃烟头引发的意外,但囿于当时缺乏有效的监控手段,难以明确肇事者。以办好民生实事为抓手,宜宾三江新区司法分局梳理摸排小区存在的治理难题,以安装防止高空抛物摄像头作为突破口,拉网式安装集抓拍、报警等功能于一体的专业监控设备,同时把关相关法律、公示流程,成功化解高空抛物难题。除此之外,设置拦截电瓶车进电梯警报装置、美化法治步道……一项项看得见的改变让居民的安全和生活品质得到保障。
小区正门入口处,四级协商议事机构的公示牌吸引人的目光。由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牵头,规范设立“社区—小区—网格—楼栋”四级协商议事机构,依法对小区重要事项进行议事决策。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四级协商议事机构参与小区重大事项、重要资金使用议事决策12次,提出合理化建议17条,健全“多层次”治理网格平台。“之前就有按照流程处理小区事务,在政府部门的指导下,大家把实践经验进一步丰富凝练成可复制的依法治理方法论,更好推动依法治理工作的开展。”文晓琴说道。
“一对一”帮扶指导,让小区依法自治有的放矢。宜宾三江新区司法分局指派专业律师团队开展“一对一”帮扶指导。围绕小区党支部、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四类自治主体,系统梳理工作流程,完善运行规则。团队目前累计修订完善小区党支部工作制度、小区多元共治便民机制、小区人民调解组织工作制度等21项,全面完善小区自治制度。
行走在如今的凯旋城小区,浓厚法治氛围融进居民日常生活。法治步道翻新后成功“美颜”;各类法治标语、宣传画潜移默化地塑造居民法治意识;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联系点、议事协商驿站让矛盾纠纷不出小区就能得到有效解决……居民何先生表示:“小区公共环境维护做得好,邻里之间相处也和和气气的,住在这样的小区我觉得舒心。”目前,小区已组建5个志愿服务队,吸纳志愿者42人,为807户小区居民提供“定制”法治志愿互助服务24项。
“凯旋城小区模式的核心是将法治要素转化为治理效能,不仅提升了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为建设平安三江、法治三江奠定了坚实基础。”宜宾三江新区司法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化小区依法治理工作,协同推进减负、赋能、提质,不断探索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有益经验。三江新区将始终以“法治为民”为导向,着力构建“党建引领、依法自治、多元共治”的小区治理体系,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法律服务精准供给、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努力探索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小区依法治理新路子。(三江融媒 顾俊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