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人民论坛评论 > 正文

人民论坛网评 | 多听群众“逆耳言”

幻灯片-人民论坛网评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多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多到工作做得差的地方去,既要听群众的顺耳话,也要听群众的逆耳言,这样才能听到实话、察到实情、收到实效”。

人民群众的话语,最是朴实无华;群众的“牢骚”,往往藏着最真实的民生期待。这些看似随口而出的不满和批评,是社情民意的“富矿”,是检验我们工作成效的“试金石”,更是改进作风、推动发展的“风向标”。多听深研群众的“牢骚话”,是党员干部必备的基本功,也是密切联系群众、巩固执政之基的必然要求。

群众的“牢骚话”,虽不那么悦耳,却往往是民意的“真实投射”和问题的“直接呈现”。它可能反映了政策执行中 “最后一公里”的堵点,可能暴露出公共服务中的短板不足,也可能揭示部分干部作风不实、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牢骚”是基层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这些原汁原味的“一线情报”更宝贵、更真实。

如何将民声转化为改进工作的“良方”?倾听是基础,但更重要的是分析、研判和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放下身段、沉到一线,畅通民意表达渠道,既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关注舆情中的民声,也要深入田间地头、工厂社区,与群众面对面,听他们唠嗑。对收集到的意见,要建立台账,深入剖析其产生的根源,分清是个性问题还是共性问题,是政策制定问题还是执行落实问题。拿出“钉钉子”的精神,对症下药,及时反馈,用实实在在的整改成效回应群众关切,真正把“牢骚”变成“掌声”。

多研究群众的“逆耳言”,体现的是谦逊的姿态、务实的作风和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只有常怀闻过则喜的胸怀,乐听、善听、析因、求解,才能让每一项决策都更接地气、更暖人心,才能真正凝聚起攻坚克难的磅礴力量,在新征程上不断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责任编辑:曲统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