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随着时代发展,人才的战略地位更加显著,各地要做好人才引育文章,推动改革攻坚不断迈向新台阶。
找对人是补充人才力量的关键之举,也是改革攻坚的切实需要。要立足本地区人才需求进行精准画像,更有效地定向引才。充分激活现有人才“朋友圈”的纽带作用,依托一线专家和团队带头人等既懂得人才又明晰地区发展需要的“资深伯乐”举荐人才。组建由专家教授、人才服务专员以及镇街工作人员组成的“寻才小分队”,围绕学科发展方向、改革创新需求,靶向寻觅具有深厚专业基础、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创新思维的人才,根据人岗匹配度适时调整其岗位。在各平台广发求贤令,并通过智能化分析、多角度挖掘,更直观地识别优秀人才,更精准地以柔性引才模式汇聚各方英才,真正打造一支量大质优、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
人才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公正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要精准做好评价标准分类,在组织专家分析研究和充分征求有关部门和人才的意见后,协调好项目报告、学术会议、教学成果、著作、论文等成果在评价中的比重,为每位人才勾勒出一个全面立体的“精准画像”。注重客观实际,坚决杜绝“主观臆断”“凭印象打分”等现象,更多以实绩论英雄。根据时代发展和人才内心呼声,进一步完善新兴专业领域评价手段,让各类人才都能在评价体系中找到对应的“坐标”。通过不断完善评价方式,保证对人才的评价始终处于真实准确的状态,既为用人单位提供有力参考,也保证人才各类“光环”更有说服力。
各地区各部门要帮助人才开通“成长直通车”,助推人才持续释放潜能,产出更多硬核成果。用好人才信息库,通过问卷调查、在线意见征集、人才服务热线等方式及时了解人才发展现状,并根据人才需求,积极与其他地区和相关院校沟通对接,搭建合作桥梁,让人才能够在跨地区、跨领域、跨学科合作中做出成绩、提升自我。建立人才师资库,完善“一对一”“多对一”的“传帮带”模式,让人才在前辈的指导下快速成长、少走弯路。在攻关任务中更要给予人才充分信任,敢于让人才担重任、当主力,让人才在干事创业的大舞台上边干边学边进步,补齐能力“短板”,锻造事业“长板”,实现自我蝶变。同时鼓励人才参加培训交流、讲学等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提升能力,在交流中拓宽视野,在更大范围、更高平台上获得公平发展机会,更好激发人才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