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要闻 > 学思践悟 > 正文

纪检监察干部当点亮监督执纪“三盏明灯”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群众的急难愁盼是检验干部初心的“试金石”,而干部的作风状态是映照一个地方政治生态的“晴雨表”。纪检监察干部肩负监督执纪问责的神圣职责,须精准发力、点亮明灯,以铁面担当廓清迷雾,让清风正气充盈人心。

监督,是照亮隐蔽角落的“探照灯”,让“微腐败”无处遁形。一些基层治理的“中梗阻”,看似细碎却严重啃食群众获得感。纪检监察机关要以“探照灯”式监督直插一线:聚焦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重点民生领域,通过“室组地”联动开展专项督查,强化大数据比对筛查异常线索,让“微腐败”行为在监督强光下原形毕露;坚持问题导向,紧盯群众信访举报反映的问题线索,变“被动受理”为“主动下沉”,深入社区院落、田间地头听民声,着力消除监督盲区,切实确保每一分民生资金都用在民生刀刃上,每一项惠民政策都精准落到实处。

执纪,是祛除作风顽疾的“无影灯”,让歪风邪气无所遁逃。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存在反弹回潮的风险,那些看似“不起眼”的顽瘴痼疾,实则是疏远党和群众关系的“无形墙”。纪检监察机关要以“无影灯”式执纪精准发力:对苗头性问题早提醒、早纠正,通过谈心谈话、批评教育筑牢思想防线;对顶风违纪行为“零容忍、严查处”,坚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持续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的鲜明信号;更注重深化以案促改、以案促治,针对查处的作风问题深挖根源,推动相关单位完善制度、堵塞漏洞,不断压缩“四风”问题滋生空间,让崇尚求真务实、担当作为蔚然成风。

治理,是涵养政治生态的“长明灯”,让清风正气充盈城乡。政治生态的持续净化,须久久为功。纪检监察机关要以“长明灯”式治理系统施治、标本兼治:一方面,深化拓展警示教育成效,通过编发忏悔录、组织旁听庭审、讲好廉政党课等形式,让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理念深植党员干部心中;另一方面,健全完善制度体系,针对监督执纪中发现的共性问题,推动完善基层“微权力”清单、村务公开、廉政风险防控等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同时,着力推进清廉文化建设,打造廉政文化阵地、评选“清廉家庭”、开展“清风进社区”等主题活动,让廉洁理念融入日常、浸润人心。

新时代纪检监察干部要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持续擦亮“三盏灯”,让监督执纪的利剑始终聚焦群众最盼、最急、最怨的问题,让公平正义的阳光洒满每个角落。(昆明市官渡区纪委监委 解天虎)

[责任编辑:李玮琦]